2)第六百二十章 赵院士实在是太伟大了!_规则系学霸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率是输出端转化出的动能和电能,和核聚变装置内部产生的热能之比。

  首先和装置内的热能,到输出端最少要损失60%以上,输出端的热能再转化为高压动力,又会损失很大一部分,高压动力再转化为电能,再损失很大一部分。

  最终实现转换率超过10%,绝对是相当了不起的数字。

  哪怕是国际最先进的核裂变反应堆,输出功率比也达不到这个数字,在装置运行过程中,大部分能量都会平白消散了。

  这说明了整个装置制造的精细和先进程度。

  核聚变的点火实验,可不比太空穿梭实验检验,后者最主要是参数校对,有了理论支持以后,技术就完全不是问题。

  现在的核聚变装置,制造过程可以说是非常的复杂,参与的项目组就包括陈泽书带领的核所团队、Z波压缩材料实验组、反重力技术组以及科学院机械动力研究所。

  一行人跟着陈泽书一起查看了整个装置,接下来就是实验准备工作,一行人中有好多,都是机械、物理、计算机等方面的专家,他们都直接参与实验准备工作中。

  赵奕也同样参与到准备工作中,他和其他人不一样,哪怕大部分时间没有在核聚变实验组,但核聚变装置就是他设计出来。

  核聚变装置的核心,包括驱动核聚变的反重力装置,都是出自赵奕的设计,他的工作就是查看这两个装置,并做过往实验数据的检查工作。

  实验前的准备工作,都可以归在‘检查’范围。

  在进行了一系列的工作以后,赵奕知道装置主体没有问题,只是外在一些辅助部件,设计的还是有不足之处,但也根本不影响实验了。

  这次实验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实验能够取得成功,后续计划就是让装置一直维持运行,过程中要进行各种调试,不出现无法解决的问题,装置计划会运行一年以上。

  装置能够一直运行下去,当然就是最好的结果了。

  如果中途出现了问题,就要中断实验并进行修改、调整,再准备进行第二次试验。

  好在核聚变不是核裂变,核聚变的反应是比较充分的,中途也不存在高放射性,有空间罩的隔离效果,装置外部几乎不存在辐射的,就不会产生大量无法处理的废料。

  在装置核心不出问题的情况下,只要做到保持密封性,需要处理的只要没有反应充分的原料。

  核聚变装置使用的是氘氚原料,进行的是‘第一代’聚变反应。

  ‘第一代’聚变反应效能,肯定赶不上‘氘、氦3’、‘氦3、氦3’反应,但好处在于原料便宜,相对的性价比就非常的高,同时,控制起来也就容易一些。

  “如果制造更大型的宇宙飞船,需要更高的功率,就可以考虑第二代、第三代的核聚变反应。”

  针对内部反应的问题

  请收藏:https://m.xinxin00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