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50章 文臣缙绅的根基在于科考!_366_家父李景隆,逍遥小国公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是第一次,

  朱棣真正将李弘壁视为姚广孝一样的存在。

  先前不管这李弘壁怎么闹腾,朱棣都是带着有色眼镜看他。

  倒不是这“有色眼镜”是不好的,而是因为李弘壁太过年轻了,年轻得让人很难重视他的思想观念。

  但是这一次,朱棣是真正感受到了此子的可怕。

  此子之智计,只怕已经丝毫不输于姚广孝了!

  因为朱棣和姚广孝也一再商议过,究竟怎么才可以迁都北京,怎么施行这两京制度。

  这对顶尖君臣商议出的方案,是徐徐图之,一步一步来。

  先是加强北平行在,迁徙民户百姓过去,将北平发展起来。

  然后打着治水的名义,贯通南北大运河,确保漕运畅通,促进南北交流,也方便北方士子南下入京赶考。

  这之后则是中央朝堂上面,等到过个三五年,他朱棣坐稳龙椅后,就会展开清算,将解缙、黄淮等南方士绅领袖,有一个算一个,全都给逐出京师,然后提拔重用北方官员接替他们的位置,极力促成南北平衡!

  如此一步一步地走下来,估摸着要个十几年,朱棣就可以正式宣布迁都了!

  到了那个时候,朝堂之上的阻力也会小上很多,哪怕是有,也挡不住他这位永乐皇帝。

  但是现在听李弘壁这意思,他难道有更好的办法,可以缩短这个时间,加快这个进程?

  李弘壁轻笑道:“陛下想过没有,文臣缙绅的根基是什么?”

  文臣缙绅的……根基?

  朱棣闻言一怔,半天没有回过神来。

  姚广孝却是眼前一亮,直接给出了答案。

  “是科举!”

  “没错,恩师英明!”

  李弘壁向姚广孝竖起了大拇指。

  姚广孝很是受用地露出了笑容,得意洋洋地看向了朱棣。

  永乐帝见状气得鼻子都歪了,又一巴掌拍在了李弘壁脑门上面。

  “赶紧说清楚,别在这儿打机锋!”

  李弘壁又被拍了脑袋瓜,哭丧着脸耐心解释道。

  “因为科举给文臣缙绅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啊!”

  “陛下想啊,这科举大考是国朝的抡才大典,每三年一次,源源不断地为国朝遴选贤才干吏!”

  “但是有一个问题,那就是科举遴选出来的人才,本身大部分都与朝堂之上的文臣缙绅存在千丝万缕的关系!”

  听到这话,朱棣本能地眉头一皱。

  作为一代帝王,他自然最厌恶臣子拉帮结派结交党羽。

  当年洪武朝那最后一个宰相胡惟庸,为什么会被满门抄斩全家都被杀了个干净?

  还不是因为这厮广结党羽、党同伐异,还擅权专政僭越神器!

  这厮做独相的那些年,可谓是嚣张霸道到了极点。

  官员生杀废黜这种大事,有的他甚至不报告太祖高皇帝,便自己独断专行。

  内外各部门的奏章,他胡惟庸都先拿来看看,凡是不利于自己的,便扣下

  请收藏:https://m.xinxin00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