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63章 我李弘壁行走江湖出入庙堂……_家父李景隆,逍遥小国公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鞑官。

  大明王朝的特殊品种。

  人数最多的鞑官是中下级官吏与军士。

  他们往往有着不同的特长与技能。

  因此朝廷会登记他们的职业技能,然后根据他们的经历去安排职位,以达到各尽其能的目的。

  例如,鞑靼人善于从事畜牧业,朝廷就鼓励他们开展畜牧,甚至在政策上提供利好条件。

  再如有些鞑靼军士善于养马,便挑选其中有养马技术较好的人,倡导对汉族子民进行养马指导。

  但问题在于,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这些蒙古鞑靼来降的蛮夷,并非当真是对大明心悦而诚服,而是贪慕利益,因为大明朝廷给的太多了。

  蒙古鞑靼蛮夷在他们的草原上面日子过得并不算好,尤其是那些中下层的部落子民,基本上都是被权贵压榨的奴隶,现在归顺大明就可以不劳其力而坐享其成,自然是一件大好事。

  借由朝廷的优厚招抚政策,其中一部分鞑官直接腐化,他们滥用特权,恃强凌弱,兼并土地,跻身统治阶层之后,更是作威作福,甚至鱼肉百姓,恶贯满盈,罄竹难书。

  比如朝廷规定里面有一条,鞑官免于比试考核,从制度上确保了武职在承袭时,不经考核程序介入,直接任职,从而形成了完全意义上的世袭武官。

  这个制度伴随着整个大明的统治时期,直到大明轰然崩塌灭亡,真真是可笑到了极点。

  对于这些鞑官,李弘壁是没有任何好感的,他始终秉持着“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基本原则,尤其是对于蒙古、女真和倭人这三大蛮夷。

  特么地,要不是他李弘壁穿越来了大明,及时出手指导了狗皇帝,让他更改了大明供养宗室成员的政策,大明王朝连这些老朱家的子孙后人养不起,现在你还要去多养一群爹,而且还是蛮爹,恶心不恶心啊?

  谁去养?

  当然是老百姓养啊!

  皇帝要的是文治武功,鞑官越多越好,投降的蒙古鞑靼人越多,更能证明他的丰功伟绩!

  勋贵武臣也不在意,敌人投降的越多,更能证明他们的骁勇。

  而那些文臣缙绅会在乎吗?

  他们在乎个屁,蒙古鞑靼投降不投降他们混不在意,只要别打仗就行了。

  至于谁去养着这些鞑官,这关他们这些读书老爷什么事情啊?

  反正又不用他们自个儿掏钱去养!

  算计来算计去,鞑官是越来越多,皇帝和朝臣是越来越高兴,但百姓子民却是越来越穷困艰苦!

  屁股决定脑袋!

  这所谓的鞑官制度,说白了就是又给大明百姓养了一群蛮夷活爹,不但趴在身上吸百姓的血,还要骑在百姓头上拉屎撒尿!

  多离谱啊!

  宋晟满脸狐疑地看着李弘壁。

  “小子,你想干什么?”

  “难道你有什么法子,解决这些鞑官?”

  “宋某可警告你,千万别乱来啊,鞑官数量

  请收藏:https://m.xinxin00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