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74章 圣君_大明:我为天下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己也能做到!

  征集筹备大军并不是一个容易的事情,草原这最后一口元气给了鞑靼汗廷最后的近二十万大军,这已经是近乎竭泽而渔的一种征兵力度。

  他们已经想好了,留下来的普通妇孺幼童只需要完成族群繁衍的任务就行,如果大明真的能够与汉人一般对待他们,那他们以后也不需要再重新拿起刀兵,这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至于汗廷自己将带着族群最旺盛的火种,在遥远的西方重新点燃,或许本为一家的他们永远也再没有合流的机会了

  一个多月以后,鞑靼汗廷得到了明廷的回复,所有事情全都了结,他们就离开了这片他们繁衍生息千年的土地,然后沿着先祖成吉思汗的足迹重新追寻荣光,往后几十年里这一支鞑靼族群彻底消失在大明的历史当中。

  草原上的牧民们则是悲伤的唱着民谣,他们永远的失去了自己的丈夫、儿子、父亲,而这意味着他们对自然的抵御能力变得更加弱小。

  好在不久之后就有大明委派来的县令、衙役、军队接管了他们,然后带着他们在一些位置良好的地方聚居建城,让他们有了指引和安定。

  在这一年大明的版图得到空前的扩张,朱标仿照盛唐在大草原设立三个行政机构,分别是安东布政使司,安北布政使司,安西布政使司。

  不同的是大唐的都护府并不作为直接管理的行政机构,都护本为“监察保护”之意,真正治理这些地方的还是本地民族,而布政使司则是不搞那套羁縻统治直接自己直接管理了,所有官员直接由皇帝和朝廷任免,实现对地方的完全控制。

  大明之所以那么大方让鞑靼汗廷把青壮都带走,也是考虑到这样便于大明后续的直接治理,所以整个草原从鞑靼交接到大明手里的过程非常顺滑,几乎是无缝对接。

  当然草原很大,而游牧多是逐水草而居,实际上大明没办法完全掌控那么广阔空荡的草原,但他们只需要在草原建立一些足够大的城市,牧民们自然而然会依附过来,久而久之也就会习惯于新的秩序。

  而这样程度的开疆拓土在华夏历史上也是罕见的,无论在任何朝代都可以作为武功来大书特书,大明自然也不例外。

  花团锦簇的文章解缙最擅长不过,官场历练数年的他也比以往更加圆滑不少,吹起皇帝来那是一套连着一套,就差没把朱标吹成千年一遇的圣君了,在他的笔下朱标那是直接可以和唐宗汉武比较的皇帝,虽然吹的很用力,但要看朱标的成绩好像也不怎么过分。

  吹捧皇帝的报纸一期接着一期,难免带起士林百姓对朱标的赞颂之声,朱标的声望也在这一年达到了最顶端,彰显武功永远能给百姓最有力的刺激。

  而且百姓们对朱标也是真的崇敬,如果说朱元璋还有一些明显的缺点,那么朱标无论是在官员还是在百姓眼里,都几乎是完美的圣君了。

  新皇帝这几年文治武功成就实在是太多,百姓的生活都受益于工业化变好了起来,虽然目前这种好得程度还比较有限,但已经足以让百姓们对未来充满信心。

  不出意外的话,或许大家都能迈入一个充满了美好的时代

  请收藏:https://m.xinxin00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