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74章 清河崔氏_重生周隋之际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74章清河崔氏

  仁寿四年(公元604年)自汉王杨谅与燕国公崔澈以皇帝杨广弑父为名,发布檄文以来,各地舆论哗然,有人深信不疑,有人嗤之以鼻。

  对于崔澈举兵,博陵崔氏内部自然是一边倒的支持。

  他领军由鲜虞县南下,途经安平县时,族中子弟之中,学文者自带笔砚,习武者自备弓马,纷纷追随。

  当崔澈号称二十万大军,实则八万五千人进抵冀州之时,作为他的使者,钜鹿人魏徵也率先来到了贝州清河县(今河北清河)。

  清河县是清河崔氏的祖地,距离冀州州治信都县(今河北衡水)并不遥远,相隔仅二百里,麦铁杖徒步,一日之内可以走一个来回。

  崔澈移师信都县,这无疑也加深了清河崔氏众人对于乱世的感知度。

  魏徵昂首挺胸,与清河崔氏一众族老痛陈利害:

  “自前周灭齐以来,我们关东之士屡遭压迫,先帝更是下诏,不许我等私铸兵器,视如贼寇。

  “昔日,蛮夷兵盛,我等不得不留存有用之身,屈膝侍奉。

  “如今燕公坐拥燕赵精兵,高举义旗,诛除暴乱,河北之地,谁又能撄其锋芒!

  “李景,皓首匹夫耳,今燕公以二十万大军南下,但有顽抗之人,必为齑粉也!”

  实际上,无需魏徵劝说,清河崔氏也早已对自身在隋朝的境遇不满。

  北齐灭亡以后,关东士人就承受了巨大的心理落差。

  一方面他们标榜自己高贵的血统,另一方面却又不得不面对朝堂上的利益,大多被关陇勋贵们所瓜分的局面。

  对于那些关陇勋贵,向来是被五姓七族瞧不起的,认为他们都是些蛮夷。

  例如杨素希望与清河崔氏联姻,为其子杨玄纵求娶崔儦之女,崔儦只是正五品的员外散骑侍郎,而杨素当时贵为尚书左仆射、越国公,是名副其实的文臣之首。

  崔儦却认为杨素祖上是冒认弘农杨氏,从而轻视他,言语不恭,态度傲慢,气得杨素拂袖而去。

  清河崔氏本身就对自己在政治上被排挤而感到不满,只是苦于隋朝统治稳固,这才忍气吞声。

  如今崔澈举兵,对于河北士人来说,他不仅兵强马壮,作为崔季舒的孙子,更是出身名门,是血统高贵的自己人。

  在崔澈获得范阳卢氏、博陵崔氏两大士族支持后,河北之地,顶级门阀就只剩了清河崔氏、赵郡李氏。

  赵郡李氏与博陵崔氏世代联姻,关系亲密,更是崔澈的母族。

  崔澈在定州的时候,就已经派人前往赵州与他们取得了联系,只不过由于崔澈计划直驱相州,因此赵郡李氏决定暂时观望成败,若崔澈真能击败李景,夺取相州,赵州自会改旗易帜。

  而清河崔氏,目前就得立即作出决定了,因为贝州就处在崔澈奔袭相州的必经之路上。

  魏徵在慷慨陈词之后

  请收藏:https://m.xinxin00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