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70章 行宫落成_重生周隋之际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70章行宫落成

  开皇十五年(公元595年)三月初一,房玄龄等人尚在途中,崔澈跟随杨坚的车驾却已经先一步回到了大兴。

  此次东巡,杨坚又一次见识了关东的富庶,在车驾驶入潼关以后,于二月二十七日,下诏收缴天下兵器,民间敢有私铸兵器之人,将会治以重罪。

  曾经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的秦始皇对此直呼内行。

  只是杨坚并没有铸金人,那是人家尔朱荣喜欢干的事情,并且杨坚还开了一个小口子:关中与边疆地区不在收缴之列。

  边民需要抵御外敌,防备劫掠,必须得是武德充沛,自然不能收缴他们的兵器。

  而为关中破例,却惹得关东、江南百姓满腹怨言。

  民不患寡,而患不均。

  没错,隋朝承袭北周,吞并天下的过程中,关中百姓出了大力。

  杨坚以关中为重,这是天下人都心知肚明的事情,但这般直白的表现出对关东、江南之人的不信任,谁又能咽得下这口气。

  关中过去辉煌,可现在是个什么境况,三天两头闹旱灾,当皇帝的都得带着文武百官时不时就要跑去关东避饥荒。

  如今供养这大隋繁盛的,是关东、江南的百姓,是他们在为这个朝廷输血。

  杨坚这样的做法,无疑是凉了众人之心。

  此诏颁行天下以后,如赵穆、王当万、董敬、房彦谦等人,更是坚定了辅佐崔澈成就大业的想法。

  堂堂丈夫,岂能屈当二等公民,这大隋,只是关中人的大隋。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

  三月初三,崔澈往民部任职的前一日,房玄龄带着众人终于抵达了大兴。

  崔澈在向崔昭容拜礼后,置其余家眷于不顾,当众牵着房玄龄的手,与他言谈甚欢。

  房玄龄将窦建德唤来身边,向崔澈介绍道:

  “这位是东阳人窦建德,此前来安平投奔明公,房某自作主张将他带来了大兴。”

  然而崔澈远比房玄龄更了解窦建德。

  俗语说,不以成败论英雄,可是实际上,成王败寇才是现实。

  窦建德因义气得以成事,也因义气而败亡,但无可否认,抛开军事才能不谈,窦建德确实是个做大事的人。

  大街上人多眼杂,崔澈只是与窦建德微微颔首,寒暄了几句,勉励他用心做事,将来自有前程。

  进得燕国府,崔澈与房玄龄来到他们平日里议事的偏僻厢房。

  房玄龄愤慨道:

  “天子富有四海,为万民君父,怎能存有偏颇之心,将关东之人视作贼寇来防备!”

  在来大兴的路上,房玄龄不仅耳闻了收缴兵器的诏令,甚至还亲身体验了一回。

  途经潼关的时候,他随身携带的佩剑都被人给收罗走了,也难怪没有了旁人,房玄龄就迫不及待与崔澈倾诉。

  他介意的并非是一柄佩剑,而是这份屈辱。

  崔澈沏了一碗茶,递向房玄龄,

  请收藏:https://m.xinxin00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