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50章好消息_最强兵王闯三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虽说冒着风雪前进,一路倒也是顺畅,没有遇到什么大雪封路的情况。刚过了十二月,进入一月,张绣麾下的大军,便返回了长安。

  此番张绣出征,长达数月。

  可是,对张绣这整个团体来说,却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方面,是张绣麾下实力的扩张,拿下了弘农郡、河内郡、河南尹,实力增强了至少一倍有余。另一方面,招揽了更多的人才,凝聚力更强。

  张绣回城,徐庶带人出城相应。

  无数百姓欢呼。

  无数的官员脸上,洋溢着与有荣焉的神情。

  张绣和徐庶汇合后,为众人介绍了杨修、田丰、张颌等新面孔,便带着众人入城。回到将军府,张绣没来得及见黄月英和曹节,便径直来到大厅中,安排人召见河东太守王邑以及左冯翊方峻。

  左冯翊,既是地区名,又是官名,是京畿三辅之一。

  方峻和王邑,本就是好友。

  两人才一同来归顺。

  方峻年龄四十出头,两鬓已经有了风霜之色。王邑和方峻年龄相当,是四十出头,但他却俊逸儒雅,颇有君子之风。

  张绣风尘仆仆的,略有一丝的疲惫。他见到两人,吩咐道:“来人,赐座!”

  侍从端来了坐席。

  这时候,王邑和方峻都在打量张绣。他们初次见到张绣,虽说知道张绣年轻,可真正见到张绣这般年轻的样子,仍感到惊讶。

  这般俊杰,竟如此年轻。

  王邑看到张绣衣衫有些不整,甚至风尘仆仆,心中颇为感动。他并不认为张绣是怠慢,相反更是欢喜,因为张绣一回到府上,就立刻接见他们,足见对两人的器重。

  方峻见状,微微颔首。

  王邑没有任何的犹豫,主动取出印绶,双手捧在手中,拱手道:“张将军,此乃河东太守印绶。王邑愿归顺张将军,请张将军收下印绶,另择贤明!”

  方峻也是依葫芦画瓢,取出印绶捧在手中,说了相同的话。

  两人都愿意归顺张绣。

  至于张绣怎么安排,那是张绣的事情。

  两人同时拿出印绶,都是要看张绣怎么处理事情。

  张绣见状,心中好笑。

  王邑和方峻归顺,但两人其实大可不必上交印绶,可以继续担任各自的官职。或者说,两人只需要留在原地,等张绣的调整即可。

  然而,两人直接上交印绶。

  这就考验张绣的能力。

  如果张绣收了印绶,对两人新的任命没安排好,就可能造成让两人心有结缔的情况。毕竟两人现在都是一方太守,官职也不低,算是司隶地区的封疆大吏。

  如果张绣不收印绶,那么现在张绣不调整官职,等转过身后,张绣再立刻调整两人的职位,就显得不够磊落,过于小家子气。

  张绣神色坦然。

  这情况对他,不难。

  张绣笑着起身,走到王邑的面前,抓起来河东太守的印绶。然后,张绣又走向方峻。来到方峻的面前,就抓起了左冯翊印绶,回到坐席落座。

  两枚印绶搁在身前,张绣沉声道:“两位的品行,我是知晓的。不论是左冯翊,亦或是河东,和曾经的长安比,就是世外桃源。即使两地也屡遭战火,但有两位坐镇一方,两地的百姓,还算是能过得去。”

  “主公谬赞。”

  王邑神情淡然,笑着回答。

  方峻也跟着附和。

  张绣继续道:“两位是治理地方的能臣,据本官所知,王邑擅长法治,更喜欢以律法约束百姓,让百姓有法可依。方峻也依照律法办事,但更擅长德治,主张量轻刑,以感化百姓。”

  此话一出,王邑和方峻都是心头一震。

  王邑和方峻,各有所擅。

  王邑的确是以法约束百姓,更偏向于法治。而方峻则不同,他更喜欢感化百姓,他认为这才是治理地方的根本。

  张绣一开口,道出了两人各自的优缺点,令两人分外的惊讶。

  可见张绣对他们的了解。

  请收藏:https://m.xinxin00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