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7章 迎接_三国之银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出现一次失误,就有可能造成所有的努力前功尽弃。

  因此即便是发明出了炒钢法,汉代的钢铁产量也非常低。

  需要技艺极为高超的铁匠不断锻造,才能够制造出钢铁出来,根本无法大规模量产。

  而沈晨制造高炉,采用的是灌钢法。

  既把铁矿石加热成液态,再把熟铁加入到液态,二者混合,直接就因为化学反应变成钢水。

  如此炼钢的效率几乎是飞跃式的提升。

  为什么唐代发明灌钢法以前,我国的钢铁产量低得令人发指,西汉二百多年钢铁总产量才17855吨。

  而到了唐宋以后,一年产量就能达到上万吨,甚至在明清时期能年产20万吨呢?

  就在于灌钢法的出现属于降维打击。

  虽然不像十八世纪英国工业革命那样,利用蒸汽动力年产80万吨,但跟锻造炼钢相比,效率还是千百倍的提升。

  而除了炼钢技术以外,第二个直接原因,就是南阳资源丰富。

  作为一块堪比关中盆地的辽阔平原,这里盛产煤矿、铁矿等重要资源。

  其中光后世南阳市市区附近挖掘出来的汉代冶铁遗址就达十余处,其它地方更是数不胜数。

  黄门亭所在的沙河附近肯定是有矿产,但多埋藏在地下,并没有露天矿产。

  汉代的挖矿技术比较低,只对露天矿产有利用,埋藏得稍微深一点要么找不到,要么即便发现有矿,也没有能力进行开采。

  好在距离黄门亭不远的复阳县就是产铁大县,这里后世为桐柏县,有一座山名叫桐柏山,在汉代名叫大复山。

  根据后世出土的资料显示,这里有一个巨大的露天铁矿脉。

  实际上不止在汉朝,后世桐柏山矿区也很多,存在着大量的中小型矿企,山脉下蕴含着巨量金、银、铅、锌、铜、铁等等矿产资源,是一个世界级的矿产资源。

  而在汉代由于开采技术有限,想把桐柏山矿区后世探明的数百吨金矿、数千吨银矿、上千万吨铁、铜、锌、铅、碱等矿产全都挖出来是不可能的事情。

  但即便是露出来的天然铁矿也已经非常多,后世在桐柏县挖出来的汉代冶铁遗址达十三处,没有挖掘出来的就更多,铁矿储备非常惊人。

  再加上南阳其它地方出产的矿产,上千年开采没有枯竭,就可以知道这片地方到底蕴藏了多少自然资源。

  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南阳这块地方真的是宝地。

  只是可惜处于中原交战区,常年的战乱没有一个安稳的环境,导致即便是自然资源如此丰富的情况下,也无法被人们利用起来。

  不过目前虽然南阳盆地空有那么好的资源无人利用,但黄门亭也依托着它渐渐发展起来,未来壮大之后,也许能够以此作为一块根据地,向周围辐射开去。

  十二月二十六日,邓洪带着新婚妻子和沈晨回到黄

  请收藏:https://m.xinxin00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