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11章 木牛流马,南中叛乱_三国之银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费的粮食就是二十万石。然而这只是基础,人吃马嚼,还有运粮的民夫和辅兵同样也需要吃饭,即便打个对折,也得十万石,更别说还有食盐、腌菜等。

  也就是说,十万大军的总体消耗一个月要耗费三十万石粮食以上,汉朝一石一百二十汉斤,一汉斤约223克,折今天约27公斤,大军一月要吃810吨粮食。

  《居延汉简》还有记载,一辆牛车能拉25石粟,三十万石得用一万多辆牛车来拉。

  坦白来说,就算有那么多牛车,也只能走陈仓道,一千二百里,牛车每天走个三四十里路,也得一个月的时间,再往返拉运,中间会有很长的空档期,前线大军都得饿死。

  最重要的是这还只是从汉中出关中这一段,出了关中之后再到长安还有四百多里路呢,即便是出了陈仓后是一片平原区,不像山地那么难走,速度会加快许多,但也会极大延长补给线和粮道线,加剧他们的粮草供养难度。

  这也是为什么沈晨觉得粮道问题棘手的缘故。

  虽然他改进了鹿车,也就是独轮车,但再怎么改进独轮车的载重还是远不如牛车,要调动的民夫就更多,至少得七八万以上的民夫不断往返运粮,才能够保证前线十万大军的粮食不断供。

  所以这事很难办。

  不过沈晨想起了他曾经看过三国演义电视剧,诸葛亮发明的木牛流马非常厉害,司马懿曾经十分惊叹,一个牛车居然可以自己行走,载一岁之粮,日特行数十里,群行二十里,而人不大劳。

  这说明一辆木牛流马可以载重24石稻米,即便每天只走二十里路,多造点木牛流马,每辆木牛流马相当于半辆牛车,只需要四五万民夫,就能够保证前线的运粮了。

  另外他记得电视剧里说过,木牛流马走的是褒斜道。

  褒斜道可太近了。

  六百里。

  每天走二十里,两万只木牛流马,二十五天的时间就能把五十万石粮食送到前线,这还得了?

  因此沈晨才急急忙忙找诸葛亮来搞定这个问题。

  不过诸葛亮并没有立即就给出答案,沈晨心心念念的木牛流马,他也没有马上提出来,而是先问道:“晓卿,你之前自己有做过打算吗?”

  沈晨想了想道:“有,陈仓道适合大规模运粮,所以我曾经想过建造四轮车,四轮车载重更大,但它的缺点也很明显,那就是不能转向,灵活远不如两轮车。转向轴我一直没搞清楚该怎么做,也许就算搞清楚了,木制转向杆恐怕也不行,得用铁器。”

  华夏古代少有四轮车,不是有技术门槛造不出来,而是四轮车远不如两轮车那么灵活。后世汽车用的转向轴是用齿轮做的,沈晨是搞建筑设计,不是搞汽车技术,对这一行纯属门外汉,只能自己摸索。

  “转向四轮车?”

  诸葛亮轻

  请收藏:https://m.xinxin00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