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405章 开明_三国之银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丁口还剩余了不少,其余的都是羌氐或者北胡。”

  “羌氐北胡?”

  “是的。”

  邓芝说道:“凉州羌人、氐人、胡人、汉人杂居,汉人有的放牧,羌、氐、胡也有的种地,且互相通婚,因而才有那么多民众耕作。”

  “不止天水,就连西域也是。”

  庞淯也道:“敦煌西域之南山中,从婼羌,西至葱领数千里,有月氏馀种葱茈羌、白马、黄牛羌,各有酋豪,北与诸国接,不知其道里广狭。氐有福禄、汧、陇氐,青氐、白氐、蚺氐等,语不及羌杂胡同,各自有姓,姓如中国之姓矣。其衣服尚青绛。俗能织布,善田种,畜养豕牛马驴骡。”

  “善。”

  沈晨满意地说道:“看来西凉不管是羌人还是胡人,生活习性都已经与汉人无异,这是一件好事。说明他们在思想文化、生活习惯上已经与汉人接壤,这更能方便我们的治理。”

  后面一名官员说道:“大都督,《左传》云: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些羌人不服王化,还是应当小心看待。”

  “切不可乱语。”

  沈晨皱起眉头,回头说道:“孔子之做《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夷而进于中国则中国之。不管是狄夷还是汉人,只要能够遵守中国之礼仪,便为中国之臣民。羌人、氐人、胡人、汉人既在我凉州,便为我凉州之民。先贤当年以夷夏之论,并非是指汉人血脉就一定是夏,夷人血脉就一定是夷,而是指夏有礼仪、文明,代表了先进的文化;夷人野蛮、尊卑不分、代表了落后的文化。若夷人能够读书识字,通晓礼仪,得以智慧,自当也是华夏之民也,岂能视之蛮夷?因而尔等切记对待胡汉当一视同仁,不可像王弘、来机、刘秉等撩那般有失偏颇,歧视夷人,造成夷人叛乱不断,就把他们当做同样的汉人对待即可,明白了吗?”

  “是。”

  身后的凉州官员都愣了一下,然后纷纷应是。

  “入夷则夷,入夏则夏”这句话其实并非孔子所说,而是元朝大儒许衡为了给元朝正统提供合法性提出来的。

  孔子原意其实是不强调以种族、血脉为标准,而以文明礼义作度量。

  如楚国自称蛮夷,其后文明日进,中原诸侯与之会盟,则不复以蛮夷视之;而郑国本为诸夏,如行为不合义礼,亦视为夷狄。若夷狄向慕中原,能行礼义,则褒扬而进之。若华夏却偏行蛮夷之事就会沦为蛮夷;反之亦然。

  所以自古以来的先贤在这个问题上看待的还是很精确,不以血脉为标准,而是看他是否遵从义礼。以文明的形势来判断某个种族是否为华夷,这是最好最客观的评判方式。

  只是就像某国自诩老星条旗的国民歧视其他族裔一样,汉时也有汉人歧视和打压羌氐人,造成羌氐与汉人之间尖锐的矛盾冲

  请收藏:https://m.xinxin00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