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74章 一生无悔曹孟德_三国之银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74章一生无悔曹孟德

  建安二十四年十二月初,刘备拟定了功劳人员名单,诸葛亮为首功,沈晨为次功。

  其实真按功劳来算,诸葛亮与沈晨之间可谓五五,甚至六四开。

  就如同高祖定天下,首功为萧何,虽然因韩信造反的事情被抹杀了功劳,但世人大多认为他居功其次一样。

  诸葛亮就与萧何类似,稳定了几近崩溃的后方,为两线作战提供粮草、兵力、支援,可谓是刘备能在关中击败曹操,沈晨能在荆州大杀四方的坚实后盾。

  刘备和沈晨的作用是可以取代的,比如关中之战,派关羽去一样。襄樊之战,关羽在的话,有如此多的充足准备,做得也不会比沈晨差。

  唯独诸葛亮的功劳作用决不能取代,因为这已经不是行军打仗那么简单,而是殚精竭虑地维护后方稳定,支援前线战场。

  稍有不慎,一个失误没处理好,就有可能造成两线同时崩溃,从而让刘备集团为孙曹集团消灭,最终国灭。

  因此他居功第一,无人不服。

  沈晨为次功自然也是理所应该,当仁不让。

  紧接着之后便是关羽、黄忠、马超、赵云、张飞等人。

  关羽排在第三原因很简单。

  关中之战就是他攻破了曹营,杀了曹魏大量将领,几近生擒钟繇。

  按理来说黄忠的功劳应该要比他大一些。

  斩吕蒙,杀夏侯惇。

  但黄忠的功劳主要在于遵从沈晨的命令,也就是说几乎属于喂饼式的功劳,把功勋塞人嘴里,任何一名大将都能做到。

  包括江陵城也不是他打破的,而是自然灾害导致城池崩塌,是沈晨把吕蒙逼出来,送到黄忠面前。

  夏侯惇那边也一样,同样是被沈晨从襄阳城里逼出来,喂到老将军嘴里。

  而相比之下,赵云的功劳都可能要比黄忠大。

  因为赵云在寻阳是主动出击,大破孙权八万军队,之后又是攻破了夷陵孙皎部,都是打的硬仗,也不是遵从沈晨的命令,不像黄忠那纯粹是投喂的功劳。

  只不过黄忠确实是亲斩吕蒙,射杀夏侯惇,斩将功劳太大,所以才位列关羽之下,赵云之上。

  至于马超。

  他的功劳在于为刘备招纳了大量羌氐,与张飞一起护粮有功,有决定战场胜负的作用。

  甘宁、张绣等人虽然也功劳不小,但其实他们的作用没那么明显。

  像马超功劳大,是因为如果不是他招纳了大量羌氐为刘备助阵,那么上半年刘备在西凉和曹操纠缠的时候,一是藏兵计划骗不过曹操孙权;二是实力差距太大,输得会更惨。

  之后护送粮草,稳定了粮道,否则曹操骑兵断粮的话,关中之战还是会败。

  而甘宁张绣他们的行为就没有决定整个战场胜负,甘宁打的是孙权,张绣打的是孙皎,吕蒙部被消灭之后,孙权孙皎能不能逃走都已经影响不了整

  请收藏:https://m.xinxin00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