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6章 准备工作_三国之银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等功能。

  要是把所有乡民聚集在一起的话,分配田地就不好分。

  田地有远有近,分到远田的乡民肯定有怨言,因此就只能错落分布着建设。

  好在平原别的没有,就是土地大,乡民们虽然分开居住,但也进行了统一筹划,一一进行了安置工作。

  一直到第二年一月春天,乡土基本建设完工之后,沈晨才开始计划铸造窑洞,打造高炉。

  按照他和刘表的约定,等到宗族彻底安置好之后才会前往襄阳,现在也不过是刚刚开始开垦田地,还需要大量的农具、种子等物资,所以时间还算充裕。

  邓洪又去了一趟襄阳,想办法买了一些生产工具,实在不够,最后找到刘表寻求帮助。

  这些东西都是战略物资,市面上过于昂贵,也只有刘表的府库当中存储了不少,因此也只能厚着脸皮去找他。

  刘表还算慷慨,送了一些物资给他们,这样黄门亭乡老们总算是可以开始进行生产。

  沈晨让乡民们收集动物粪便、骨头、人的粪便、烧制草木灰、桔梗灰,人畜产出的排泄物都要拉进茅房,参入一定比例的水,制造出粪水。

  经过两三个月的发酵酝酿,说句实话,乡民们其实很难忍受这些味道。

  由于南宋之前没有沤肥技术,他们以前屎尿都是在野外搞定,现在把茅房放在家里,属实让他们有些不舒服。

  但沈晨却说用这样沤出来的肥料能够增加地力,使粮食增产。因此在乡民们将信将疑当中,也只能听从他的吩咐,家家户户都挖掘了茅房,用粪水灌溉土地。

  到春天的时候黄门亭乡老们就已经开垦出了一万多亩土地,还挖掘出了一些鱼塘,购置了一些猪牛羊牲畜,总算是开始了新的生活。

  与此同时,沈晨召集村壮,在每天傍晚大家都干完活之后,继续加班加点,在山坳后依山体挖出窑洞,建造高炉。

  有了窑洞和高炉之后,就可以烧制窑砖、瓷器,以及炼制钢铁,打造更好的农具和武器装备。

  幸运的是煤炭广泛分布于我国任何一个省份,只不过山西、河南、山东是产出最多的几个省而已,并不是说其它省份就没有。

  南阳盆地也有煤矿,黄门亭乡老们居住的沙河附近就有,不是什么大矿,但足够用了。

  沈晨白天让大家继续开垦农田,用粪水灌溉粟苗。傍晚再以窑洞烧制窑砖、瓷器,再把整个宗族的铁器收集起来,重新炼制,让铁匠打造。

  不过打造出来的也都是普通农具而已,什么曲辕犁、水转筒车、龙骨水车都没有发明。

  因为那是用来给水田用的,南阳盆地的种植方式跟黄河流域差不多,以旱田为主,春粟秋麦,水太多了会把粟苗和麦苗涝死。

  就这样过了三个多月,终于粟苗长成了,经过精心培育和灌溉之后,黄门亭种植的粟苗颗

  请收藏:https://m.xinxin00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