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71章 建立学阀与八百个心眼_三国之银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新”。

  诸葛亮就非常好奇沈晨打算怎么做到提取精华,去之糟粕,于是问道:“此事我可以帮你,但阿晨你必须告诉我该怎么做才是。”

  “建学首要是教学生认字,其次就是为了培育他们的精神。“圣人察阴阳之宜,辨万物之利,以便生,故精神安乎形。”一个人的道德就在于其精神体现,而要培育其精神,就得培育其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廉耻勇,诚悌勤雅恒。”

  沈晨说道:“只是一条一条教育,按照七经来解读,已经不合时宜。因此我们必须归纳总结,如教授弟子爱国、爱民、培育其民族认同感,塑造其忠孝的道德精神,以此来完成弟子的品德树立。”

  简单来说,这有点像是高中政治,教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

  不要以为高中政治是后世新时代的产物,实际上它的文化内核都是我们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的传统美德。

  比如仁爱孝悌、谦和好礼、诚信知报、精忠报国、克己奉公、修己慎独、见利思义、勤俭廉政、笃实宽厚、勇毅力行等等。

  这些美德都是从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当中汲取的精华,以此为根基,泱泱华夏五千年历史,才塑造了中华民族的民族认同感以及强大的汉人凝聚力。

  而且在汉代讲民族认同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从商周开始一直到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存在。

  华夷之辩,诸夏之亲。

  还有周代分封制,礼乐文化,最后到秦始皇一统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地同域、量同衡、币同形,一起形成了中华民族的民族认同基础。

  只是以前这种民族认同形势出于客观存在,而非主观加强。没有一个明确的思想主导,来加强人们的凝结意识。

  这使得那些读过了书的士人,反倒对底层百姓产生了一种优越感,在大家同样是“人”的情况下,世家大族对于底层百姓的压迫是非常多的,他们完全没有把百姓当人看。

  所以沈晨就必须把儒家大量精华重新提取出来,自己进行注释,主观地将这种意识形态教授给自己的学生,使得他们更加的爱国、爱民。

  等到将来这些学生都学有所成,能够取代那些门阀世家,成为新的官员基础的时候,就是门阀世家覆灭的时候。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可以把沈晨想要建立的东西,称之为一个党派,或者某个学阀!

  只可惜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目前他连第一步建立起蒙学都还没有,很多东西都只是个构想,还没有实践,需要一步一步,做大做强,再创辉煌。

  但好消息是袁绍和曹操现在两败俱伤,他们双方争雄将为沈晨争取足够的时间。

  至少十年之内,他应该可以完成这个体系培育。

  所以目前来说,虽然只是个开始,但时间还很充裕,即

  请收藏:https://m.xinxin00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