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01章 来者不善_三国之银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有多大。

  就连后来拿着衣带诏南下投奔刘表的刘备,也差点在宴会上被蔡瑁和蒯越设计给谋害。

  现在沈晨公然抗争曹操,在他们看来就是在抗争朝廷。

  所以听说他打算设学堂讲学,就有不少荆州名门世家想要出来搓一搓他的锐气,以免“误人子弟”。

  毕竟惹不起刘表,还惹不起你沈晨吗?

  于是到了六月初四,听闻最近沈晨打算在隆中乡周边的一个叫眭亭的地方,就有不少士子,以踏青的名义前来。

  这段时间沈晨跑遍了周边乡野,襄阳正西、西南、西北方,隆中周边乡野百姓都知道他的名字。

  在五月份农忙时节过去之后,这些乡聚的百姓也听说了有位小郎愿意免费给子弟授学,因而趁着农闲的时候,纷纷将自家的子弟送来读书。

  虽然大部分百姓都没有这么做,原因之前也说了,贫民家庭出身的孩子几岁就要成为家庭半个劳动力。

  即便是稍微有点农闲的时候,也得每天做事,斩猪草挖野菜放牛羊之类,再不济也能下河捉捉鱼虾减少点家庭负担。

  所以真正愿意送来的其实很少。

  但架不住基础数量大。

  比如周边数个乡亭上万百姓,总有几家富农愿意让孩子读读书的。

  或者即便家中贫困,却知道知识改变命运,因而咬咬牙,宁愿自己受点苦,也要把孩子送过来学点知识。

  因而到了六月初四,沈晨在距离隆中以东约四里的眭亭买下一栋别院,向周边乡聚百姓通知的时候,就已经有二三十多位家长带着学生过来。

  六月盛夏时节,天朗气清,万里无云。上午食时刚过,眭亭就变得十分热闹。

  亭在古代承担的意义有点像乡镇,但它没有太多建筑,就只有一个亭舍,里面会有几个公务人员,负责周边村落治安。

  然后附近就是乡民百姓的居住地,村庄错落分布,规模不如后世的镇子,只是比村庄稍大。

  所以亭可以看做是后世的一个乡村派出所。

  但眭亭不一样,它除了是个亭以外,同时还是隆中乡的治所,也就是乡镇府所在地。

  正所谓十里一亭,十亭一乡。

  乡承担的意义要比亭大很多,百姓要购置农具、衣物、油盐,贩卖自己手工制作品、山里打的猎物、养殖的猪牛羊、存下来的余粮,都要来乡里赶集贩卖。

  因此眭亭的规模要比普通的乡村、亭舍大不少,道路两侧有一些房屋,连绵一二百米,街面都有门店,亭东有集市,甚至还有一间饭馆。

  沈晨购置的那套房子在眭亭亭西,离诸葛亮所在的隆中山谷就只有三四里,从诸葛亮家的山坡上几乎能够看到这处宅院。

  宅院不大,占地约两亩,前院种了几棵树,进门就能看到前厅,这厅堂装设不是大户人家那种会客厅,而是类似于教室,四四方方,极为空旷,里

  请收藏:https://m.xinxin00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