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百一十一章 朱由检脑中的需要_崇祯本科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朱由检要制定计划,自然不只是跟将军山的人谈,但是科技毕竟是作为一个后世穿越者首要考虑的因素。

  先定下科技的发展方向,然后再根据后世的发展经验,在特定地点推动产业的发展。所有,上海的开发就成为必然的选择。实际上,朱由检还可以选择广州作为特区。但是广州只能针对东南,不及上海可以覆盖整个长江流域。

  从后世的经验来看,鸦片战争之前,广州的十三行作为唯一的窗口带动了整个出口,内陆的货物都靠人工翻越岭南到达广州。最终养活了一大批依靠脚力过活的广西挑工。

  然而,鸦片战争之后,上海的大门被打开了,整个长江流域的水运发展起来,广西的这些脚力一下子陷入苦难的境地,然后被一个姓洪的秀才煽乎了起来,后面的事所有人都学过历史了。

  有这样的经验在前,朱由检宁愿暂时不开放广州,也要让长江航运发展起来。海运的成本比陆运有着天生的优势,干嘛要凭白的产生一个依靠脚力生活的群体呢。

  另外一个问题,正史中贯穿整个清朝的漕运,还是因为禁海政策逼出来的。运河之于中国,到底是好还是坏?反正对整个民族的思想上,没有起到积极的作用。反倒是让更多的人惧怕大海,自我封闭。

  从朱由检穿越以来,他从没疏通过运河。朱由检认为根本就没有必要疏通运河,起先是因为北方未收复,现在北方收复了,大明也有能力用海运把粮食运抵北方。

  海运到达不了的地方,就需要修路。后世有一个标语是非常正确的,“要想富,先修路!”

  基建的发展,是商品经济流通的需要,没有路就没有商品的流通,也自然谈不上商品经济。

  但是,大明现在还没有足够的技术发展铁路,目前的公路,依然还得依靠马车来运转,而马车需要的是大量马匹的支撑。

  “黄宗羲,你跟方怡讲一下,让她想办法从西班牙人那里找到橡胶树的种子,花多少钱都行。”提到路,朱由检首先想到的是橡胶轮胎。

  所有的技术都是累积起来的,公路同样是一门技术,也需要慢慢进步和积累。不要以为水泥出来了,就修高速公路,大明现在连橡胶轮胎都没有,需要高速公路吗?

  不,大明现在需要的是橡胶轮胎,只有这玩意出现,公路才实时发展得起来。

  南洋都捏在手里了,当然要在南洋种植橡胶了。至于石油,现在的大明有发展内燃机的技术储备吗?没有。

  回国后的方怡没有再执掌天地会,但是朱由检给了她另外的任务,就是参与到了九儿的东印度公司里面。名义上,方怡是对外事务部的负责人,实际上她这个部门就是东印度公司的间谍部门,主要任务就是搜集全球的商业情报,以及为朱由检找各

  请收藏:https://m.xinxin00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