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10章 科教不是分赃,需要实事求是_国姓窃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此番考试虽然号称判卷公允,可依然有数省士子为结果鸣不平。前日,贡院之外,有数十河南、山东考生抨击,声言此番三百零九名上榜者,北方各省仅有二十余人录取,南北不公,引来数百举子围观。

  臣念及太祖时,便曾有南北榜之争。我大明此后多年,也素有南北分榜以安人心。此番事端处置恐非安妥之法,唯陛下察之。”

  朱慈煜和顾炎武原本心情还不错,被御史这么一说,都各有些不快。

  这王士禛是河南新城人士,六年前中的进士,如今在御史台做一名普通的御史。或许是出身的关系,他自然要为河南老乡争取一些利益,这也是人之常情。

  大明原本文科的科举都有南北分榜,不用跟南方教育发达地区卷同一份名额,现在没有分榜了,他们就很怀念当初朱元璋的法度。

  朱慈煜原本没怎么深想这个问题,就直接问顾炎武,该当如何应对、目前的制度设计,究竟原理如何、是否合理。

  顾炎武深吸了一口气,坚定地回答:“陛下,臣以为,王士禛所言,对太祖当年南北分榜的本意,大有误解!太祖皇帝时,是曾出过南北案,但当时分榜以安人心,并没有错。

  只因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一篇文章好坏优劣,难以有公论。就算当时的主考都觉得取在前数十名的文章,确实优秀,也难以排除这数十篇文章的立意、政见与当时的执政、阅卷者暗合。而一旦某一派掌握了论政之权,释经之权,从此盘根错节形成学阀,也确实难以避免。

  故而太祖之分南北榜,不应被视为给北人以好处,只是让人可以分片取仕,各抒己见,不必拘泥于讨好一派执政之见。如果当时南人执政,北人士子于文章中、人人都不迎合其政见,执政之南人亦非取不可。

  但如今新科所试内容,乃是数理,对便是对,错便是错,判卷宽严绝无舞弊余地。故而按分录取,才更示天下以公允。否则某些省百三四十分方得录取,另一些省百二十分便得录取,天下人又会如何看待?”

  朱慈煜摸了摸稀疏的胡渣子,一想确实也有道理。之前文科科举,最关键的一点是只用排名次,不用打具体分数。所以南北榜各排个名次,别人也说不出不公平。

  但现在是客观题,榜单上每个人考了多少,都精确到分了,一个130分的人没录取,一个110分的却录取了,确实会冲击到人的三观。

  毕竟他们还是明朝人,没有穿越者,不知道后人是慢慢能理解这种各省分数线差一大截的情况的。在顾炎武眼里,能明确分数的卷子,就该公事公办,不该搞利益输送。

  朱慈煜觉得双方都有点道理,一时让群臣畅所欲言,评价一下得失曲直。大家众说纷纭,一时也难以定论,朱慈煜只好

  请收藏:https://m.xinxin00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