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80章 敌390章 大明的七年科研计划_国姓窃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将来可能对缅、越的用兵敲打服务。看看如今还有什么短板需要补足。”

  第二阶段议题拉开后,朱树人率先为会议定了调子,让众人畅所欲言。

  众人互相交换了一下眼神后,考虑到这次的议题,最终还是要为军事服务的,所以最终还是兵部尚书张煌言先发言。

  张煌言对科技并没有什么展望想象力,他就中规中矩按照目前的军事短板,提了两条:

  “按照李将军此前上报的边境冲突损失情况来看,要跟缅、越交战,如今军械技术最大的问题,还是枪械的防水、防潮做得不好。

  武昌造虽然已经改良了数代,渐渐精益求精,可燧发步枪在湿热环境下打不着火的问题,始终没法根治。

  如今我大明新一代边军,都是用着武昌造成长起来的,能擅长使用多种兵器的老兵,已经越来越少了,只能指望那些至少四十来岁、原本在南方改土归流和川南湘西历次作战中有经验的老兵,才能在跟那些南蛮的交战中,熟练切换武器,确保战斗力不衰弱。

  但这种士卒,战死病死老死越来越多,逐渐凋零,如果再过三五年才对缅、越动手,怕是能指望上的人数就更少了。说到底,还是要强化兵器的防暑热潮湿,或者就得专门精炼将士,操练各种器械,不能只会刺刀和火枪。”

  朱树人听了这个反馈后,下意识看向今天才第一次被特许参会的李定国,稍微问了几句。

  也从李定国那儿得到了肯定的答复,表示云南的大明边军确实有这方面的困难,如今李定国也都是靠着原本诏安的西军旧部老兵死撑,包括孙可望当初在贵州山区挣扎游击那些部队,如今都被彻底用起来了。

  不过这些人年纪也都大了,毕竟距离崇祯之死都过去十九年了,这些原农民军降兵,至少是十九年前投降的,怎么也有二十多年当兵资历了。

  朱树人确认后,不由有些头疼,这个问题确实不好解决。因为火器的湿热环境可靠性问题,一直是个老大难,在火枪时代要彻底解决,基本是不可能的。

  历史上,西方世界对热带内陆雨林的殖民占领,之所以到19世纪后半叶才全面发力,也跟这是有关系的。

  火枪在美洲,当时只能帮助殖民者严密控制到墨西哥一带的内陆,再往南的中美洲内陆热带雨林,欧洲殖民者的控制力就弱不少(沿海港口还是控制得住的)

  在非洲,中部雨林黑非洲也是1850年之后开始殖民的,比如著名的比利时利奥波德圈地刚果。法国人在东南亚对中南半岛的进度也差不多。

  谁让直到1841年,鸦片战争的时候为止,燧发枪依然没彻底解决暴雨天作战的问题呢。一鸦时英军在三元里,不就是遇到了暴雨导致相当一部分燧发步枪无法使用。

  朱树人虽然知

  请收藏:https://m.xinxin00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