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68章 这种小儿科就是拿来秒杀的_国姓窃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只有配火枪,但是没有大炮。扶桑人一直到德川和丰臣最终决战时,才开始使用类似红夷大炮的攻城重炮,德川家康轰击大阪城的“国崩”就是红夷大炮。此前几十年里虽然也有炮,但最大只有佛郎机级别,炮身自重不过几百斤)

  后来壬辰倭乱时跟朝鲜李舜臣打,被李舜臣装了大炮的龟船暴揍后,扶桑人也吸取了教训,回来后也开始造那种把红夷重炮挪上战船的尝试。

  只可惜历史上扶桑在德川家稳住了统治后,两百年里再无战事,所以这些扶桑战船也就没了用武之地。

  扶桑战争史上,只有那些搭载了类似佛郎机轻炮战船的交战史,从未见过搭载红夷大炮的重型战舰的实战纪录。大明这次来袭,也算是各取所需,大家正好都验证一下自己手底的真实实力!

  ……

  张名振搭载水兵和陆战队的战船数量,大约在三百艘左右,剩下都是装军粮和物资的。

  每艘战船能额外搭载的陆战士兵人数,依船体大小,也就不过在五十人到一百多人——

  毕竟这是跨海作战,而且从大明刚刚建设的海参崴港到北海道,要航行超过一千五百里。张名振必须考虑航行期间的军粮和淡水问题,每艘船装的人数也就不能多。

  本来如果大明能再多种几年天,先控制枯叶岛,然后在枯叶岛建立后勤基地、囤积军粮,最终出击时选择从枯叶岛南下虾夷,那么倒是可以节约一大半航程。

  但大明考虑到经营枯叶岛都不知猴年马月了,而“虾夷人和当地藩镇曾经勾结满清违禁贸易”这个开战借口,却等不了那么多年,所以也就无所谓了,直接航海一千五百里来袭!

  说到底,张名振根本看不起虾夷岛上的扶桑防守力量,觉得带个万余人的陆战队,已经可以彻底揍趴当地藩镇和幕府的援军主力了。

  明军船队还是特地挑选农历二月底的时节启航,经过大约十日航行,暮春三月初可以登陆。

  这样航行期间刚好可以利用一下西伯利亚寒流西北风的末期,又避开了冬季寒潮大风最酷烈的时候。

  同时,太平洋上夏秋之交是会有好几个月台风季的,那也是必须避开的时段,否则就跟忽必烈一样遭遇“神风护国”了。

  大明现在的决策层,是充分掌握天文、地理、气象的,怎么可能跟几百年前愚昧的蒙古人那样踩坑。

  每一种有利的气候,大明都已经在决策阶段尽量利用了,每一种不利气候,也在开战前设计避开,可谓决胜于庙算。

  由于开战之前,大明是先礼后兵、提前进行过外交交涉的,所以攻击的突然性倒是不强。

  虾夷岛上的大名、松前藩第四代藩主松前氏广在明军来袭前,就已经组织了战船队在津轻半岛周边海域巡逻,出于对巡逻密度不足的担心,甚至还征用

  请收藏:https://m.xinxin00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