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446章 豪格的孤注一掷_国姓窃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工事时,更多的明军已经从三面形成了包围。

  血腥的拉锯厮杀后,蒙古人在这种阵地战战场根本施展不开,随着数以千计的武昌造步枪轮番攒射,蒙古骑兵纷纷倒毙,最终不得不败退,原路渡回漳水北岸。

  明军还趁势掩杀,把来不及下河的蒙古骑兵诛杀了数百骑,更多人受伤或选择了骑马涉水冲河,可惜漳水水位还不够低,很多人只能半途弃马游泳摸黑逃命。

  豪格初次偷袭失败后,还不甘心,后续七八日里,又尝试了两次小规模的消耗。但每次无不是以折兵一两千人收场,相比之下,虽然每次也杀伤了数百明军,但交换比明显很亏。

  而且清军总兵力本就比明军少,这样换人命换下去,绝对是没前途的。到了十月下旬,豪格不得不放弃这种尝试。

  “对面南蛮子巡逻防线的将领是谁?为什么每次反应如此之快?他们半夜不会松懈的么?相持那么久了还每日保持戒心?”

  豪格面对失败,也忍不住想找点借口,便狂躁地问了这个问题。

  好在鞑子方面基础的情报工作做得还是可以的,下面的人稍微一汇总评估,就给了他答案:

  “回禀王爷,对面南蛮子负责巡守内黄于濮阳之间防线的将领,乃是南阳总兵李定国。此人原是西贼张献忠余孽,被蛮子朝廷收服后,一直跟随张煌言,打一些卖命的消耗战。

  数年前,英亲王阿济格还在世时,攻打张煌言镇守的南阳,便是被此人拖住,打了很久的消耗战,最后也是无功而返。”

  豪格听说要偷袭就要对付李定国,也是只能无奈彻底放弃。李定国的治军之严谨,布防调度之法度,还是在清军中颇为人知晓的。当年阿济格败退后,就渲染过,谁也不想去跟李定国消耗换命。

  而豪格因为犹豫不决、胡乱尝试,也耽误了半个月的时间,前后付出了五千多伤亡,这点人对于总规模二十七八万之间的清军而言,并不算多,可一直小规模打败仗,士气损失也是很明显的。

  加上这半个月里,明军在山东方向,由李辅明、张名振,取得了不小的圈地进展,又夺取了两座州府。

  在西边的山西方向,姜瓖在休整后,也被朱树人命令出了井陉口,开始骚扰清军控制的真定府。吴三桂则是选择了跟南边一些的骚扰路线,威胁邢台周边。

  姜瓖和吴三桂也很擅长保存实力,都是严格执行了三十里一扎营的“结硬寨、打呆仗”,稳扎稳打,推进得虽慢,却极为坚定。

  豪格军也有酌情分兵试图反扑,但姜瓖和吴三桂每次遇到清军主力逼近,立刻转入死守。虽然他们各自只有三四万兵马,但哪怕清军来十万人进攻,姜瓖吴三桂靠着步枪大炮死守营垒,清军也啃不动。

  ……

  豪格受挫之后,又感受到了张煌言

  请收藏:https://m.xinxin00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