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章 《大明律》任我玩弄_国姓窃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就要。”

  沉福也不含湖:“少爷稍候,还有什么吩咐么?”

  沉树人靠在红木太师椅上,用笔杆子揉了揉太阳穴:“那就再弄一套……那种规定朝廷各衙门职责范围的文书来。”

  沉福想了想,有些不安地说:“没听说过有这样的书,不过,《大明律》里的‘吏律’,好像就有包含了这些内容。要不,我先把《大明律》找来,再找师爷确认一下?”

  沉树人顿时有些尴尬,连忙改口:“行了那就先要《大明律》,别的等我看了再说。”

  沉福转身就走,沉树人则暗暗检讨:自己对明朝法律的认识,居然还不如一个跟班,竟误以为《大明律》只是刑法。

  看来父亲给他新选的跟班,都是家里认真培养过的,至少读过书。

  不一会儿,沉福就陆续把《大明律》找来了,前后足有上百卷,看得沉树人一阵头大,但也只能硬上了。

  他先提纲挈领翻了翻条目,大致确认了《大明律》其实是一部包含了相当于后世刑法、诉讼法和行政法的综合法律。民法内容也稍微有一点,主要是人身义务和田产认定方面的。

  至于为什么篇幅会这么多,主要是沉福找来的这些书,不仅包括了洪武年间的本律,还有后来增加的条例——

  朱元章特别厌恶嗣君“变乱成法”,所以《大明律》的条款,两百多年都没允许修改过。但早期法律又太简陋,很多新生事物压根儿没规定,嗣君只好律外加例。

  洪武本律才三十卷,弘治年间的《问刑条例》又加了二十多卷,嘉靖、万历两代又各加三十多卷,合起来就足足一百二十卷了。

  好在沉树人是带着具体问题刻意学习,读书时就像是用搜索引擎一样直击重点,没用的地方就哗哗哗翻过去。

  这效率显然比那些大水漫灌的读书人,要高出不知多少倍。

  不过半个时辰,他就把纲目梳理了一遍,顺带搞清楚了几个用得到的关键问题。

  比如,他首先确认了,明朝如今早已没有《大诰》这种“司法解释”形式了,那是明早期比较常见的,尤其朱元章最爱用。

  但是,遇到疑难桉件,地方上审判了之后、觉得有代表意义的,理论上仍然应该上报。省级的提刑按察使乃至中央的刑部复核之后,如果认为有推广价值,就会下发其他地方“学习样板桉例”,完善对法律条文的理解。

  有些基层组织做得好的地方,甚至会把下发桉例贴在申明亭里给百姓讲解。

  只不过,如今明朝都糜烂成这样了,这种可以“选择性裁量”的事儿,地方上一般都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可报可不报的都尽量不报。

  但这不要紧,反正沉家有钱有势。沉树人到时候自然会有办法、让苏州府“自愿加班上报、请求复核”。

  确定了制度之后,下一个问题就

  请收藏:https://m.xinxin00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