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384章 剃一发而牵全身_国姓窃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择了另一条路,即设计杀了几个守军伪官,在武进县大闹一场后,立刻选择了突围。

  或者说,这些不愿意剃头的武进百姓,本来就没打算直接占住故乡,他们只是不愿意再生活在鞑子控制之下,想要出城逃亡。是清军的管制阻止了他们逃亡,他们才不得不下杀手偷袭。

  数以千计的义民,在夺取了一两座城门后,直接拖家带口带着仅剩没被抢光的少量细软、口粮,就往更东边的江阴县转移。

  火线新任的常州知府阎应元,如今正在老家江阴县组织抵抗,江阴自古是丹阳和姑苏之间的江防要塞,地势相对险要,比平原鱼米之乡的武进要容易防守得多。

  阎应元这一路兵力也不多,不像西边朝廷主力都在那儿,可攻可守。阎应元这边的力量只能支撑打防守战,扮演一个封堵的角色。

  清军发现武进县出事后,当然也立刻派兵追击、封堵,沿途遇到逃亡的反抗剃发百姓,直接就毫不顾忌地挥洒屠刀,见人就杀。

  以至于混乱之中不加甄别,把一小部分年老体弱、无力迁徙而不得不滞留生活在武进县东边乡镇的普通百姓,也都当成了“抗拒剃发的逃难反贼”予以杀害。

  一时之间,常州府腹心的乡野地带,几乎不留活口,清军过村屠村,过镇屠镇,甚至试图在武进和江阴之间制造无人区,当地最后仅存的想要不关心政治、只想在老家苟活的怂老实人,也被逼得不得不选边站队,否则就得直接被杀。

  阎应元一边接应武进县逃亡到江阴的起义百姓,一边也严加甄别,防止有清军细作渗透进来。

  好在阎应元在当地威望颇高,虽然此前几年被国姓爷带着外出历练建功、数年内屡次升官,如今荣归故里,当地军民对他依然非常信任,如臂使指。清军也确实有趁乱混来细作,但大部分都被明军甄别搜出,一番武力抵抗后,清军细作大部被杀。

  这边的消息,在数日后传回多铎耳中,自然又引来多铎的一番愤怒,潜意识里埋下了一颗种子:

  如果在镇江这边强攻金山寺、夺回长江偷运航路无果,可能下一步就要以江阴为突破方向了,争取从这儿打开口子,进入无锡、苏州这些富庶的财赋之地。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

  句容那边光复了一个县,武进这边救出了一些义民,同时也逼得五县百姓不得不彻底选边站队后。

  南京朝廷前后又花了两三天时间,才彻底把局势搞明白,该搜集的现状情报也都梳理清晰——千万别觉得这个工作效率太低,实在是事情太突然,各种谣言满天飞,总要沉淀下来仔细研判,朝廷才好给出长久的处置意见,想想如何利用这一点,进行更好的宣传工作,让江南百姓进一步同仇敌忾,激发大家的民族和文化仇恨。

  南

  请收藏:https://m.xinxin00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