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68章 撼山易,撼南阳城难_国姓窃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质检标准最严酷的修城案例、南北朝时赫连勃勃修的统万城,为了防止黑土,就要求修城的土都得蒸煮过(其实就是杀菌,尽量筛去有机物腐殖质),修好后质检时还用铁锥刺土,如果锥子入土一寸以上,就把负责这个工段的苦役处死!

  而张煌言修城的选土,这两方面都跟古代最精良的质检标准完全背道而驰!

  他牺牲了城土被水淹浸泡时的强度,甚至牺牲了紧实性,如果被凿城、或者是凿坑挠钩攀援,都会很吃亏。

  但这种材质,极限追求了缓冲效果,偏偏抗炮击非常强!

  其实,佟图赖并不知道,这也是朱树人教张煌言的。让他放开思想,不拘一格,一切以防炮为主,其他都可以牺牲!

  西方世界,到了17世纪末,乃至整个18世纪,随着棱堡的普及,很多棱堡的外护墙泥土,后来都会长成草坪,说明这些土地根本就是直接用黑黏土便可以胜任的!选材跟东方老式城墙要黄夯土完全不是一个思路!

  在防炮击需求出现之前,城墙土如果会长草,那是劣质工程的代表!

  但防炮击需求出现、并且提高到最高优先级之后,会长草的城墙土才是好墙土!

  佟图赖的工程学思维落后了两个世纪,自然是看傻眼了。

  对轰战一直持续到下午,清军浪费了大量弹药,还有好几门火炮因为持续开火,炮膛都微微发红了,为防炸膛只好慢慢冷却,然后再用缠了浸凉水后再拧干的麻布的粗木棍,慢慢清理内膛保养。

  明军的火炮一开始数量虽少,部署却极为精妙,炮台射角的设计,远超佟图赖原本见过的一切明朝城池,比山海关城墙的炮台都不知高明了多少。

  上午时,明军只靠六门炮的交叉火力,就给清军炮兵阵地造成了不小的伤亡,要不是这个时代的炮击精度还很难做到直接轰中至少两里地之外的敌炮,怕是清军火炮被直接命中炸毁的案例都不会少。

  饶是如此,明军靠着少量的延时引信开花弹(就是开炮前点燃炮弹的导火线,再射出去),依然造成了清军炮手至少三位数的伤亡。

  射术精确的炮手培养不易,伤亡个百来好人,就足以让佟图赖心疼不已。从战略价值上来说,几乎等于上千名满八旗精锐骑兵的损失了。

  而除了炮手之外,其他装填和护卫辅兵的伤亡,只会比炮手更多数倍。

  清军最大的红夷大炮,不过是三千多斤,折合成他们所仿制的西方标准,大约是荷兰舰炮中12到18磅之间的水平。

  对面明军城角炮台上的重炮,自重虽然也才四千多斤,但用的钢材质量好,同等炮重能承受的装弹装药量要大得多,相当于荷兰32磅舰炮,足足比清军最大号的弹药还重六七成。

  上午的对轰中,明军二线的那几门机动部署火炮,

  请收藏:https://m.xinxin00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