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04章 双方都在养寇自重_国姓窃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也已经足够了,甚至可以说崇祯这么安排,还客观上避免了沈廷扬高血压发作的风险。

  不然要是真那么多荣耀一下子砸在头上,沈廷扬兴奋到跟范进一样精神失常都是有可能的。

  就现在这样,哪怕是早有心理准备,沈廷扬接旨后,都忍不住回自家府上临时供祖宗排位的所在(不是正式的祠堂,正式祠堂在苏州太仓老家,南京这边做尚书的府邸只有一间临时供牌位的厅堂),

  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给祖宗烧高香,呢喃诉说沈家子孙有多出息:“爹,祖父,你们都看见了吧……咱沈家能被天子赐婚潞王府的郡主,光宗耀祖啊……”

  沈廷扬情绪稳定了之后,又确认好了迎亲所需的礼数、财物、规模,然后大笔一挥,全部按照顶格的配置。

  反正沈家别的没有,就是有钱!

  这两年小宛纺纱机、飞梭织布机继续蓬勃发展,沈家的纺织业生意已经都快垄断南直隶了,随便哪一项都是百万两级别的进账。至于黄海海贸,更是一直垄断着,朝廷漕运改海的运力也是在以每年数成的比例增长。

  沈家赚得最少的一门生意,大约年入一两百万,多的那就三四百万都封不了顶了。

  崇祯十四年朱树人刚刚挂上巡抚头衔时,当时沈家的财富大约是郑芝龙家的三分之一(历史上只是郑家的约二十分之一)。

  如今又一年半多发展下来,沈家的财富滚雪球都滚到超过郑家一半了!几乎达到了六成,追赶堪称神速!

  如果这个增长曲线不变,按照这个比例,不出两三年,沈家的财富就能追平乃至反超郑芝龙。

  这种情况下,沈家大少爷娶大少奶奶,花销怎么可能省?

  短短几天之内,一切就都准备就绪了。

  另外因为这次的婚事流程比较特殊,新郎本人并不会出场,只是婆家派人摆酒接亲,所以还需要多请一些客人作为见证——性质上有点类似后世的证婚人,不过又不太一样。

  考虑到是沈家人去合肥地头上办事,而南京这边,沈廷扬已经是南六部尚书,也找不出什么人明显地位比他高的,合肥那边就更没有地方官地位能比沈廷扬高了。

  最后和潞王府协商确认,请了漕运总督、外加今年刚兼任了南京兵部尚书的史可法,来作为见证的主宾。

  沈廷扬自然少不了再给证婚的宾客都封一份厚礼,别人不说,光是史可法这种清官,收到沈廷扬送来的几斗朝鲜珍珠、倭国玳瑁,就眼睛都直了。

  偏偏沈廷扬只是日常人情礼尚往来,并不是贿托他徇私枉法,史可法也没拒绝的理由,只好收了。

  ……

  沈廷扬一出手,那礼数就绝对不仅仅是史可法会震惊的程度了。

  到了沈家人抵达合肥那天,潞王朱常淓看了提前送来的拜帖和礼单,都觉得瞠目结舌。

  潞王府再

  请收藏:https://m.xinxin00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