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91章 亲射虎,看孙郎_国姓窃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玉京,更是水到渠成有了一起读史品评的默契,这么快就立竿见影了。

  朱树人却是不解:“你也太小看子翎了吧,她饱读诗书,绝对比你多,这些书,还用你借给她看?”

  卞玉京:“是换着看!不是借!”

  朱树人:“那有什么意义么?”

  卞玉京:“当然有啊,我的书,有我自己随兴点评批注,子翎姐的书,当然也有她的笔记批注。换着看,才能知道彼此解读见解有多大差异,见贤思齐,裒多益寡。”

  朱树人一愣,旋即才恍然。

  明清时人,读书也是喜欢在雕印文字的字里行间,批注发书评弹幕的。《红楼梦》有脂砚斋的脂批本,《三国演义》有毛宗岗的毛批本。更早的时代,《三国志》还有裴注,都是这个道理。

  闺阁之中学富五车的女子,闺蜜之间换着发书评发弹幕,在当时也不是没有。

  后世清康熙年间的杭州文人吴舒凫,他就续弦过两次婚姻,有前后三任老婆,每次新老婆进门,收拾夫君前亡妻的遗物,就会发现一本写满了书评弹幕的《牡丹亭》,

  然后新妇就在前人遗著上继续读、继续发书评弹幕,与已经作古的故人交流,形成了《牡丹亭》的一个批注版本,史称《吴氏三妇合评牡丹亭》。

  朱树人所处的时代,当然比吴舒凫早了好几十年。估计这一世,以后就会留下一堆《方卞合评XXX》,说不定还不仅限于历史书,连女频言情戏曲唱本都会搞出大一堆合评本,互相吐槽。

  看来女人有点共同的兴趣爱好,对于后宫和谐也是有帮助的。都去吐槽古人写得不好的地方,也就没那么多精力争风吃醋了。

  这种嗜好可以鼓励培养,还要创造条件让她们去折腾,就不会天天算计丈夫了。

  朱树人如是暗忖。

  他正在走神,很快方家人和王公公也来践行了,朱树人也连忙上去见礼,细节自不必提。

  方子翎也免不了又跟他说了些体己话,让他保重。

  最后让身边侍女跟卞玉京的侍女,跟社团接头似地,一手交书一手交书,然后偷偷摸摸散了。

  朱树人当时已经扬帆起航,在甲板上看着岸上二女交易,也是不胜感慨:这世道,女人读书、点评古人,还搞得跟做贼似的,以后沈家立了规矩,这些东西都明着来不就行了。

  ……

  船队起航后,逆流而上缓缓前行,大约也能日行一两百里。冬季长江水量较少,流速也缓些,逆流而上便没夏秋那么费事。

  算算行程,初六才能到江陵,初七到夷陵,再往后进入三峡,流速加快,行程就会更慢一些。从夷陵到奉节的六百里,只要还要走六七天。腊月半之前能到白帝城,就算不错了。

  旗舰之上,朱树人每日闲着无聊,除了在舱内读书,便是出舱四处巡视,与将士们谈心。或在甲

  请收藏:https://m.xinxin00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