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76章 李自成掘黄河_国姓窃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去,不亏。”沈树人心中如是暗忖,心情大定。

  当然,他绝对不会把这些心理活动说出来就是了,毕竟这些例子有些大逆不道。

  这两组例子,一组是重兴炎汉的,一组是再造大唐的,可不能乱比喻。

  ……

  沈树人答应了潞王的安排后,次日一早,一行人也就从信阳再次启程,南下先去武昌。

  与此同时,沈树人已经连夜修书一封,启程时,也同时喊了一个心腹信使,让他立刻带着信,快马赶去南京,通知他父亲沈廷扬前因后果,并且请沈廷扬告假到合肥一趟,面见一下潞王,敲定一些细节。

  沈廷扬这个南京户部尚书,终究不如北京的同行那么忙,要管的也就是江南的漕运和税赋而已,所以要抽时间请长假,还是很容易的。

  这边启程后,一路上潞王府一行倒也没给沈树人添麻烦,潞王和王妃也没把安排细节跟女儿说,觉得女儿还小,不该知道太多太复杂的事情,还不如等尘埃落定再告诉她。

  反正这一路上,小郡主也是深居简出,沈树人也没再上门见王府女眷,小姑娘也不以为意,她早就习惯了见不到外面男人的生活方式。

  两天之后,一行人穿越信阳道,抵达随州、黄州交界,又过了一天,顺汉水而下入长江,就抵达了武昌。

  沈树人跟潞王府诸人告辞,也是到了这个时候,他才再次见到了朱毓婵,跟小姑娘稍微聊了几句。

  朱毓婵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跟沈树人也挺聊得来,问了很多问题,沈树人都一一解答,言谈举止妙趣横生见识不凡,让小姑娘很崇拜。

  “王爷,那就祝你们一路顺风,静候佳音了,到了合肥,务必派人回信报个平安。下官还有要务在身,必须留在武昌整顿军政,以备援川,就不送了。”武昌码头上,沈树人下船后,就对着潞王一行拱手。

  朱常淓:“沈抚台不必客气,但愿武运恒昌,为大明再造一方安宁。”

  (注:这里说的是“武运恒昌”不是“武运长久”,所以没问题,别说这是日系风,南北朝时谢眺就说过“武运方昌”形容初建军功,

  但如果一直打胜仗,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就变体为“武运恒昌”,都是这么用的。现在很多人一听到有点像日语繁体字的措辞就喷,也不管到底是真日语还是中国古文。)

  朱常淓一行继续顺江东下,又过三四天,自然也就到了合肥。

  ……

  话分两头,沈树人和潞王福王等南下东归的同时,河南战场上,追击李自成、解围开封的战斗,也在稳步推进着。

  河南战役第一阶段的捷报,也有陆续传到崇祯耳中,但最初收到的,并非沈树人的亲笔捷报——

  毕竟陈县决战,只是击退了李自成的主力,斩获歼敌不少,但并不算决定性的收复失地。如果仅

  请收藏:https://m.xinxin00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