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6章 沈公子升官谁敢不服_国姓窃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记在心里,把两人的功劳都顶格记录、及时上奏,尤其是要赶在年底吏部京察之前,尽量多美言几句,算是帮杨阁老还人情。

  虽然史可法至今为止,都还不知道沉树人最初到底是帮杨阁老办了什么事儿,得了这么大一个人情。

  但史可法很有分寸,领导不让问的事儿就坚决不好奇,执行就是了。沉树人和张煌言也确实有实干之才,值得他这么栽培。

  腊月底的时候,史可法自己也盘算了一下,估计这几个月沉树人所立的功,应该够他从八品升到七品了。

  如果继续在苏松河道衙门办差,那就能升正七品的库使了。

  张煌言的功劳没沉树人那么显眼,最多升到从七品,就这还得稍微花点钱打点,从县里的典史升到县丞就不错了。

  史可法上奏报功之后,也私下里给沉树人写了一封信,托沉家运粮去合肥的心腹家人带回。

  信中无非是说些勉励的话,暗示他好好努力继续为国效力。

  ……

  身在苏州的沉树人,收到史可法的回信时,已经是腊月过半,没多久就要过年了。

  沉家人知道大少爷做官考绩卓着、年底京察后就有可能升迁,也是非常欢欣鼓舞,阖门上下都觉得面子上有光。

  连沉树人新结交的友人方以智、徐熙烈,登门拜访时得知了这个消息,也由衷地表示了祝贺。

  “沉贤弟真是福星高照,官运亨通,入仕短短三四个月,便能升迁了,还不是半级半级升,愚兄年后春闱就算高中,出来最多也就跟贤弟平级而已,这进士考与不考,看来也没那么值钱了。”方以智调侃着自嘲。

  一旁的徐熙烈则是觉得理所应当:“诶,话不能这么说,沉贤弟这些功劳建树,那是实打实能服众的。他改良了的漕运装卸之法,如今已经全面推广到苏松两府。

  将来如果再推广到整个南直隶、整个江南,能为朝廷省下多少劳力?我们南直隶这边的漕粮,只要加征过江银就能运到淮安,可江西、湖广的呢?还要加征过湖营,因为航道水情的变化、大小船更换次数更多。

  要是再在淮安、山东临清、北直隶通州三处也推广,节约数十万漕民劳力简直是轻轻松松,那是多大一笔开支呢。要我说这么大的功劳,就是直接升到从六品也不为过了,正七品那都是朝廷吝啬!”

  三人当中,最觉得意外和不适应的,反而是沉树人自己。他也没料到,回到明末,官员的升迁幅度居然能拉得这么快,似乎有点不合理,像写小说似的。

  但冷静下来之后自己盘算,也就接受了这个设定——明朝大部分时候官员升迁确实慢,可明末是个特例,尤其是崇祯最后几年。

  流贼和鞑子太猖獗了,各地官员武将被杀害出缺的太多。

  就拿年后那场春闱上、会拿到状元之位的魏藻德

  请收藏:https://m.xinxin00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