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5章 曹振德:寄了!我彻底开摆了!_国姓窃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熙烈看得两眼放光,抚摸着那竹木结构的机身,小心翼翼得如同在抚摸一个美女。

  沉树人也不藏私,直接指着织布机的关键解说:

  “这个织机,说白了就两方面改进,一个是把提纵经线的机构加宽了一倍、也增加了一倍提脚。这是笨功夫,没什么好说的。

  真正的关窍在第二点:这个梭子下面加了一条滑槽导轨,从此纬线投梭不再是手拿,而是在导轨上划来划去。

  两头还各有两片弯曲蓄力的竹片,一旦解开机扩就可以把梭子弹出去,不过目前还不太稳定,遇到弹不到位的,需要手动拨上面的连杆复位。但是只要十次有九次能弹过去,也省了不少力了。原本三梭布就要两个织工操作,现在五梭布都只需一人……”

  徐熙烈没继承到祖父的理工科才华,估计连《几何原本》都没读完,所以也没太听明白设计原理。不过没关系,直观感受过了用法,剩下的交给府上的工匠就行。

  后续沉树人又不厌其烦讲了更多,不必赘述,反正就是跟历史上英国人1730年代弄出来的飞梭差不多原理。

  目前可靠性差、经常需要人工复位,也只是因为明末的冶金技术不行,造不了九十年后英式飞梭所需的弹黄钢。

  织机结构的调整,是董小宛在沉树人点拨下弄出来的。

  而弹梭锁止材料,是方以智想的。方以智也没见过“弹黄”,听了功能描述后,就用倭弓的思路,靠竹木弯片积蓄弹力,可靠性自然比真的弹黄差远了,只能算勉强可用。

  (日本弓和英式长弓都是靠竹木弹性形变蓄能的,它们用的弓弦材料只是麻纤维,弹力不足。蒙古和中国的复合弓才靠筋弦的弹性形变为主提供势能。)

  徐熙烈彻底弄清楚新机器的功效后,非常热切地跟沉树人商量,该如何靠这个东西牟利:“树人贤弟,你觉得这新机器该怎么**较好?”

  沉树人早就想好了:“你们家若是想用,可以自己造,也可以让我们沉家的工匠造,造好后每台只按两台旧式织机的价钱算就成。

  对外卖的话,每台比旧式织机的两倍再加十两银子——这十两银子,就是飞梭、卡黄和导轨的钱,我知道材料便宜,但这主意金贵不是?能省下一个织工的人手,几个月工钱就赚回来了。

  虽说外地我们控制不了,但是苏松地界上,我们两家联手,对外统一说法,控制住一大半的豪绅还是做得到的。

  如果别人要自己造,也成,每台也给几两银子,非要偷学的话,那咱沉家就不运不进他们的绸缎布匹。我还会跟福建郑家的少主商量好,让他们来苏松进货时,别进那些不长眼的人家的布。到时候大明水运海贸全在我们手上,让他们吃不了兜着走。”

  徐熙烈听了,也是倒抽一口凉气。

  确实,

  请收藏:https://m.xinxin00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