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76章 陆上攻不下南蛮子水寨,就让我大清_国姓窃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时,还给后方的陛下火急上奏说明情况、请求援军加急抵达,总攻松山。

  伤敌十指,不如断敌一指。曹变蛟李辅明就算跑了,也不过是小鱼,洪承畴却容不得半点闪失。”

  伊尔德听阿济格跟他解释了这么多,已经足够尊重他,也有充分的理由。他也就不好因为自己是济尔哈朗的下属、就不肯打硬仗。

  其实,历史上松山城最终因为扛不住饥饿、被内奸献门出卖,也确实是发生在崇祯十五年的二月下旬左右。

  而如今才三月初四,历史在这个问题上的蝴蝶效应还不算明显。

  清军确实刚好处在对洪承畴临门一脚的节骨眼上,也间接导致了塔山、杏山方向防备其实有所松懈,让郑成功张名振得手得相对容易了些。

  只是郑成功并不知道,这一切是沈树人观其大略的设计。他还以为仅仅是自己有能耐,才把事儿办得这么漂亮。

  ……

  伊尔德被阿济格说服后,当然也只能硬着头皮对笔架山水寨展开了全面、彻底的猛攻。

  笔架山本就是一个凸出到海中的半岛,而码头水寨部分,更是在半岛的尖端。

  所以从左到右整个陆地宽度,不超过三四里,再往两旁就都是海面了。

  这样的地形,其实也导致有备而守的一方,其实相对轻松——骑兵只能从半岛正面进攻,没法从两侧迂回。

  所以,明军只是在残破的双层寨墙附近,设置了两道防线。

  第一道就是简易的浅壕沟和临时堆砌的乱木拒马,然后由曹变蛟麾下的士兵为主、辅之以一部分李辅明的部队,以长枪兵为主,列阵近战。

  一部分士兵配了盾牌,但不多,因为连夜急行军赶路,带着盾牌太费事了,几十里地跑下来,有盾牌的很多都丢了。

  还有少部分士兵是刀盾兵,也是用于骑兵冲锋与长枪兵陷入近战、失去冲击力后,堵上去补位的。长枪在贴身时不太灵活,少量刀盾手作为补充还是很有必要的。

  而第一道防线后方,还有不少夯土堆和残破的尖桩,虽然屡遭破坏,掩体效果已经很差,但毕竟地势比前排还高出六七尺。

  这样的落差,再适合火枪队输出不过了,完全不用担心射中前排的长枪兵,也不会被敌军骑兵快速贴身。

  “弟兄们!对面的南蛮子,不过是屡败于我军的手下败将!只要我们八旗儿郎冲上阵去,李辅明那废物的兵马上就会崩溃、夺路而逃的!

  你们当中有不少人,去年九月应该也在这笔架山追杀过想要跳海逃生的南蛮子吧?那一战我们至少淹死了三万南蛮子!我大清必胜!杀啊!”

  伊尔德做好一切部署,简短鼓舞过士气后,两千多骑镶蓝旗济尔哈朗部的骑兵,就嚎叫着发起了冲锋。

  如前所述,受地形所限,这次没法迂回,所以骑兵也就没有横着掠阵而过的骑

  请收藏:https://m.xinxin00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