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22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_国姓窃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备缴获,就足足花了沈树人七八天的时间。

  涉及几万人的处置,从来都不是一件小事。一个疏忽看管不严、教育不得法,就有可能造成后续冒出来数以千计的山贼土匪。

  远的不说,单说之前贺一龙被杀后,翻山逃跑或者藏匿在林子里那几千人,处置不好就是一笔巨大的祸害。

  沈树人的部队多驻扎一天,让那些躲进山里观望的流贼鱼腩少看到一分希望,就能多改造一个人。

  很多选择逃跑的人,也未必就是想从贼继续跟官军打仗,而纯粹就是怕死,想从此隐姓埋名当普通百姓,回去种田。

  而对于那种被血战吓破胆的前流贼士兵,沈树人也不会一味逼急了。

  所以自从战斗结束后五天,他就让人宣布,对逃兵的搜捕暂时结束。此后在这桐柏山区战场周边,但凡发现有走散的百姓、没有身份户籍的,官府都要允许重新上户籍,但是要编入官府持有土地的军屯。

  这等于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给那些因为怕当兵而逃走的人一条出路,只要以后好好种田,按照军屯的标准高额纳税赎罪,官府便假装什么都不知道,既往不咎。

  忙完这些收编工作后,沈树人的报捷文书也差不多整理完了。

  战果统计得明明白白,还认真斟酌分配,确保来帮忙的都有肉吃有汤喝。

  写完之后,沈树人还请来刘国能,跟他一起参详一下。

  刘国能被诏安已有四年,如今也认得几个字,但对文绉绉的报捷奏折还是不太看得懂,沈树人就亲自用口头语再解释了一遍。

  得知沈树人非常公允,没有黑任何一方的功劳后,他也很满意,心悦诚服请沈树人喝了一顿大酒。

  表示以后应付朝廷的事儿一切听沈道台说了算,他不过问,相信沈道台的人品,不会亏了任何出力的人。

  沈树人便把报捷文书封好,让人走汉水水路先送去给杨阁老过目,一并再写一封内容一样的私信,到方孔炤那儿打声招呼备个案。

  至于最后的汇总报捷,就由杨嗣昌统一发给皇帝,也显得沈树人会做人,不会越级上报。

  而且这么做,还有一层深意——沈树人可是指望靠着这次大捷,把左良玉之前“见死不救”的罪过一起翻出来说道说道的。

  如果由他直接给皇帝上奏,难免有陷害同僚的嫌疑。到了京城之后,沈树人也没多少京官朋友帮衬,万一被人挑拨是非多生事端,就不好了。

  由杨嗣昌出面,就显得一碗水端平,褒刘国能而贬左良玉,都是出自杨阁老的明察秋毫,跟沈树人没关系。而且杨嗣昌在京城的门生故吏也会帮着说话,推动杨阁老的表功意见落实。

  在官场混,任何时候都要学会借力,能用别人的关系帮忙推进事情,就尽量借用。

  估摸着以杨嗣昌的寿命,其实也帮不了沈树人

  请收藏:https://m.xinxin00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