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46章 千万贯_我在北宋不差钱的日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明远的四叔明高智被请进閤子时,这里的一众陕西乡音令明高智倍感亲切。

  但是明高智在外经商多年,待人接物非常有经验。

  吕大忠不必说,是“蓝田吕氏”的著名人物——以前明家在京兆府的时候怎么都不可能高攀上的。

  除了吕大忠之外,再看苏轼、贺铸、蔡卞等人,年纪未必多长,但是看穿着打扮与气度,显然都是官员。

  明高智言辞便格外小心翼翼,毕竟他只是个做小本生意的,从来没想过,今日自己能够与这么多“大人物”同坐一席。

  得知閤子里至少有吕大忠、种建中和种师中三人,是横渠门下的时候,明高智以为自己全明白了。

  他以前听说过二嫂娘家与横渠先生张子厚是邻居,因此送了二房的独子去横渠门下读书。

  当时明家人还暗中笑二房傻气,就像二房收养长房身后留下的女孩十二娘那时一样。

  可现在看来,这个决定真是无比英明啊。

  明高智不动声色,时不时也会插嘴,向吕大临问问陕西风物,而后勾起苏轼在凤翔时的美好回忆……

  一时酒席散去。明远才将明高智和明巡单独邀到一间閤子里。

  明高智问起明巡,才晓得这座长庆楼根本就是明远的产业,而明巡为了历练自己,正在酒楼中学做大掌柜。

  明高智惊讶得眼珠差点儿掉出来。

  但多年在外经商,将明高智的性格磨练得颇为沉稳,惊讶之情一闪而过,先是将长庆楼盛赞了一番,而后才问起明远:

  “远哥,你父亲如今身在何处?”

  明远:……好问题!我也很想知道。

  他老老实实地将熙宁二年时,如何接到父亲的家信,如何收到商户代还的款项,如何接到父亲的信应约上京,又如何没能在汴京等到父亲等等……详细情由全都告诉了明高智。

  这些事有不少是明巡知道的,所以明远不能隐瞒或者篡改。

  但反正这些“背景故事”都是试验方负责编造的,就算是有漏洞也应当由试验方去圆。于是明远就没有任何心理负担,做了一回老实孩子。

  他告诉明高智:“阿爹前两日还写信来,说他在杭州。”

  “哦!”

  明高智恍然地应了一声。

  “是啊,上一次我在汴京遇到二哥,二哥那时也是说要南下去杭州的。”

  明远一听,便支起耳朵。他格外想打听关于“渣爹”明高义的事——毕竟这货是个数年不通音问,一旦往家里寄信就是和妻子谈“和离”的渣男。

  但他又不能明目张胆地问,毕竟在他人眼中,明远和明高义之间,是一直有书信往来的。

  而且明远在汴京城中的这一年,明高义对明远一直提供了充分的资金支持。

  于是明远装作听自家老爹八卦的样子随口询问:“哦,当时我阿爹就说要去杭州了?”

  明高智没有察觉明远的用意,而

  请收藏:https://m.xinxin00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