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46章 344生不逢时_我是导演,我不比烂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已经淡泊到了不像样。

  所有导演,其实都是两边不得罪的性子。

  这话说的也不恰当……

  应该说现在的导演也好,演员也罢,小演员是不用去管这个作品是什么圈子什么地方投拍的,只要你能进去,演就行了。

  而在出名后,身上才会被打上不同圈子的标签。

  但这种标签也只是隐性标签。

  越是出名的人,这种门户之见的束缚就越小。

  比如张一谋。

  老头他别说西北圈还是京圈了。

  全天朝他都能横跨。

  想干嘛就干嘛。

  这就是地位的体现。

  而宁皓现阶段,哪怕是出身西北,可却属于沪圈的红人。

  身上的标签属性是非常浓的。

  再反观许鑫呢?

  真要说起来……整个80后的娱乐圈,他应该是属于标签色彩最强烈的那一个了。

  谁都知道他是西影厂的人。

  也谁都知道西影厂要靠推他来完成翻盘。

  而这也是为什么他都火成了这德行,照理来讲早就门庭若市前呼后拥声色犬马荣华富贵了。可偏偏,他身边的京圈人一个都没有。

  连电话都没给他打一个。

  一个华表奖,冯晓刚不理他,陈恺歌不鸟他,连合作过几次大家感觉都还不错,并且最喜欢“礼贤下士”的大王二王也没说过来结交认识一下。

  一场晚宴,沪圈找过他,港圈找过他,甚至连几个东北的投资人都和他攀谈结交过。

  唯独京圈,仿佛当这个二十出头,两部电影一部奥运会就奠定了圈中地位的天才,跟瞎子一样看不见。

  说白了,就是他身上的西北圈痕迹太重了。

  除非许鑫主动示好,否则京圈只会把他当陌生人。

  不当对手,不阻拦其他演员找他,已经是给面子了。

  杨蜜的情况其实也和他差不多。

  属于被他给“连累”了。

  明明是土生土长的燕京人,可京圈连理她都不理……

  很奇怪。

  但却同样现实。

  所以,宁皓这顿饭吃的咋样,许鑫也没空关心。

  反倒是他就着三杯鸡,一口鸡一口酒吃的到是美滋滋的。

  并且,连带着他还和王治文在聊台词的事情。

  王老师的台词是数一数二的优秀。

  他想取取经。

  早在《风声》时他就想问,但那会儿大家还是工作状态,不好干扰。可这会儿喝了酒,借着酒话,也就没那么多弯弯绕绕了。

  他想替杨蜜问问。

  也想替公司里的其他人取取经。

  而王治文也没藏着掖着,只是告诉他:

  “我在大学的时候,订阅了整整四年的《读者文摘》。每一期,我都会把自己带入到不同的故事角色里,来朗读、来诵读、来在心里摹拟这些角色、人物的心境、语境。旁白该怎么说,角色人物是强壮的人该怎么发声,沉稳有城府的人又该怎么发声……一边思考一边说。”

  “没有参考,我就自己琢磨。小人物要用什么语

  请收藏:https://m.xinxin00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