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173章 勇者无畏_汉道天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听完荀彧的问题,刘协并没有发表意见,而是悠闲的端起了酒杯,浅浅地抿了一小口。

  年轻的身体就是好,新陈谢代快,就连酒量都变好了。

  换作以前,这种长夜之饮他想都不敢想,哪怕喝的是啤酒。

  这让他有资格从容不迫,毋须频频起身放水。

  正如此刻,兵权在手,织妨、印坊也在手,他不用找司徒府要钱,自然可以看他们怎么选择。

  皇室的开支在后期暴增,可不仅仅是荀彧说的那些理由,什么孝桓、孝灵奢侈、后宫之人数以万计,日费千金。

  儒家重礼才是其中最不可忽视的关键原因。

  儒家之礼本就注重形式。

  夫子对子贡说,尔爱其羊,吾爱其礼。

  没有羊,还谈什么礼?

  所以为了维护体面,大量的礼仪性开支是必须的,否则就是失礼。儒术独尊,礼是儒门约束天子最冠冕堂皇的理由,这礼自然不能缺,钱自然也没少花。

  最典型的就是厚葬。

  本朝厚葬之风极盛,不仅是皇室,百姓也是如此。后世考古,东汉出土了大量的画像砖,就是托厚葬之风所赐。

  对后世考古来说,厚葬提供了大量的实物资料。可是对当世人来说,厚葬却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因此破产的家庭不在少数。

  皇室也差不多,后来孝桓、孝灵财政崩溃,某种一个原因就和厚葬的习俗密切相关。

  建康元年,孝顺帝驾崩之后,孝冲在位四个月,孝质在位都一年半,连皇陵都来不及修。孝冲皇帝的怀陵、孝质皇帝的静陵都是在孝桓帝在位期间完成的,对孝桓朝的财政影响之大,无论如何也不该忽视。

  荀彧不说,不代表就可以无视。

  厚葬只是其中一方面,其他各种礼仪的开销也极庞大,比如一年饮食的开销就高达两亿,衣物也要近两亿,各种费用加起来,接近全国财政收入的四成。

  对于一个穿越客而言,这是一个极恐怖的数字。

  即使是对这个时代而已,这也是一个难以承受的负担,财政难以为继几乎是必然。

  所以,要改善财政状况,改革儒家之礼势在必行。

  历史上的曹操、诸葛亮都提倡节俭、薄葬,并非他们的道德高尚,而是形势逼着他们这么做。

  但这样的提议不能由他来提出。否则好心没好报,儒家不仅不会感激他,还会担心他削弱儒家的话语权。他只是将织坊这个目前最来钱的产业牢牢抓在手中,先满足自己的开支,确保不用向司徒府要钱,然后看这些儒生士大夫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万一不如意,就将山林矿泽收归少府,将皇室开支与朝廷开支分开,各花各的。

  反正我不可能缺钱,不用像孝灵帝一样建万金堂,钱没攒下,反落得一身骂名。

  如今荀彧果然沉不住气,提出了少府与大司农职权的划分问题,刘协很想看看他

  请收藏:https://m.xinxin00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