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041章 心有灵犀_汉道天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刘协问杨彪,如何才能做到让张济开心,别的西凉人也满意,不会觉得进行是故意排挤西凉人?

  杨彪说,这个简单,放缓推进速度,就地度田,逼益州就范。

  如今的益州门户洞开,军事征服并不难,但伤亡在所难免。如果一路推进,短时间拿下成都的可能性也不大,明年的春耕肯定会耽误。

  与其如此,不如就地推行度田。速度快的话,明年的春耕之前就能结束。到了秋天,这些郡就能为大军提供粮食,减轻长途运输的负担。

  不管是翻越秦岭,还是逆长江而上,运输的代价都很大,如果能在本地进行度田,供应大军,能减少不小的负担。

  益州四塞,不管关中、荆州度田有多大的成就,他们都未必相信。在益州本地度田,效果就不一样了。

  也许明年秋天,益州的百姓看到度田的好处,就会自发的响应朝廷。届时益州的军心士气都向着朝廷,刘璋还能坚持吗?

  刘协觉得有理。

  暂缓进军,就地度田,的确是一个不错的办法。

  张济在南阳几年也没能推进度田,现在还要他亲自来解决,本来就是一个短板。让他在益州度田,算是给他一个将功补过的机会。

  而在度田这件事上,士孙瑞明显要比张济更擅长。将来论功时,士孙瑞稳胜一筹,升任太尉也就名正言顺。

  杨彪可谓是用心良苦。

  不过刘协也不亏。

  杨彪这等于默认了他的规矩,承认了在是否任命士孙瑞为太尉这件事上,他有足够的决定权。如果不按他的规矩来,谁说都没用。

  刘协答应考虑一下。

  过了几天,士孙瑞在广汉度田的消息传来。

  刘协多少有些好奇。

  杨彪与士孙瑞是早就商量好的,还是心有灵犀,想到了一起?

  刘协没有去问杨彪。

  大臣之间结党无法避免,必要的防范要有,却也没必要草林皆兵。

  经过朝议,刘协接受了杨彪的建议,下令士孙瑞、张济分别在广汉、巴郡度田,并接受了士孙瑞的建议,委任阎圃为广汉太守,施行度田。

  虽说事急从权,但阎圃就是益州人,这么做也有争取益州士大夫的用意。支持朝廷的,破格录用。反对朝廷的,冀州士大夫就是你们的前车之鉴。

  在放缓了进军之后,逼降自然提上日程。

  刘协下诏,召赵温回朝。

  谁敢阻拦,视为谋反。

  ——

  刘璋是什么心情,眼下还不得而知。

  但荆州的世家、大族是真的惊呆了。

  益州之险,是他们可以耳闻目见的现实。朝廷两路大军进攻,竟然如此顺利,可见朝廷手中的实力之强,已经超出了他们的想象。

  而获胜之后,两路大军不是迅速挺进,直取成都,而是就地度田,又可见朝廷度田之坚决,甚至超过了天下一统。

  到了这一步,谁还想反对度田,等待他的除了

  请收藏:https://m.xinxin00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