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984章 以德服人_汉道天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太守的架子。

  尽管如此,驿吏们却依然神态恭敬,不敢有半分怠慢。

  主院的二楼上,孙策凭栏而望,三弟孙翊、四弟孙匡站在一旁,小妹孙尚香个子还没栏杆高,只能从栏杆的缝隙里往下看。

  “老夫子。”孙尚香嘀咕了一句。

  “不得放肆。”孙匡严肃的虽然斥道。“人当有三畏。”

  “我只听说过人有三急。”孙尚香反驳道,不等孙匡再说,脖子一梗,转身躲到隔壁的房间里去了。

  孙匡咂了咂嘴,老气横秋的说道:“不学礼,无以立。小妹该启蒙读书了,要不然到了行在,不知道会闯出什么祸来。”

  孙策、孙翊不约而同的撇了孙匡一眼,哑然失笑。

  楼梯声响,张昭登楼了。孙策立刻收起笑容,快步赶到楼梯口,拱手相迎。

  “张公。”

  张昭抬头看了一眼,没有说话,上了楼,来到孙策面前,这才抖了拌衣袖,又整理了一下衣服,这才拱手见礼。

  “臣昭见过吴侯。”

  “岂敢,岂敢。”孙策连声说道:“张公如今是天子之臣,你我同朝为臣,不敢以君臣建交。若公不弃,策当执子弟礼。”

  张昭满意地点点头。“一年不见,君侯越发沉稳了,可喜可贺。”

  两人客套了几句,携手来到正堂。

  孙策的母亲吴夫人、妻子小吴夫人都出来见礼,连孙策的儿子、女儿都出来拜见,只有孙尚香躲在房里没出来。

  寒暄过后,吴夫人等人退下,留下孙翊、孙匡在一旁侍候。

  孙策首先说明了来意。

  辽东平定,刘备会继续向三韩进兵,他则准备向南。但天子承诺他的战船还没有动静,这次去行在见驾,主要就是为了这件事。

  听说张昭在渤海施行德政卓有成效,他特地赶来,向张昭祝贺,并请教一些施政之道。

  张昭听完,缓缓点头。“君侯一路走来,对我渤海民风有何观感?”

  孙策以一种近乎夸张的口气说道:“周虽小邦,其德为大。公行德政,使天下士大夫知有所归,功德无量。”

  张昭露出矛盾的笑容,谦虚了几句。

  孙策随即又道:“我有一事,想问公之安排。”

  “君侯请直言。”

  “我离开渤海之后,怕是会有海贼复来,公可有安抚之道?”

  张昭微怔。“托君侯之威,海贼不是被剿灭了么?”

  “大部分如此,但是还有一些顽匪不肯俯首。他们躲在海边的山中,慑于我军兵威,不敢轻举妄动。我转战江南,他们势必会重新出动,沿海掳掠。公还是要有些准备才好。”

  张昭点了点头,沉吟片刻。“多谢君侯提醒,我会安排人警戒的。如今渤海虽然户口有限,但众志成城,民心可用,必能击退这些海贼,保一方平安。”

  孙策赞了两句,顺势问起了张昭施政的具体内容。

  从在江东相逢起,孙策对张昭就很尊重,待以师友之礼。他一直有一个想法,如果能在海外建国,就请张昭为相。

  因此,张昭在渤海施政就是为将来做准备,效果好不好,孙策比天子还关心,问得也非常仔细。

  他越问,心越往下沉。

  渤海的民风的确不错,哪怕是驿夫走卒都彬彬有礼,但有一点却不可忽视,作为一郡,渤海的户口有限,能提供的兵源和钱粮更加有限。

  说得直白一点,渤海甚至支撑不起万人规模的军队。

  孙策忍不住打断了张昭。“张公,渤海有三万余户,近二十万人,为何钱粮如此之少?这些钱粮,可无法保证万人作战。”

  张昭反问道:“区区一郡,又不用对外征伐,何必万人?就算有海贼之患,三千人也足以荡平。君侯,以力服人,不如以德服人。”

  请收藏:https://m.xinxin00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