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十三章 将军何故如此?_伐清1652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三万来袭清军的大部,取得“江东桥大胜”。

  不久,击败了陈锦大军的郑成功指挥郑军乘胜攻下长泰。

  而攻克长泰之后,郑成功集结大军进攻漳州府城,将之层层包围,势在必得。

  若是拿下城高墙厚的漳州府城,郑军便能在大陆上获得一块养兵之地,对于一直缺乏稳定粮丁供应的郑军而言,可谓意义重大。

  以郑成功之才,若是有一府之地为根据,福建各地的绿营就不知会有多少投诚者了。而整个福建,浙江,南直隶的清军恐怕得扩张到三十万以上都不止了!

  可是,清军虽然大败,但实力依旧强劲。

  四月,清廷为解漳州之围,打算重演两年前的大胜,募集百余艘船舰,想要趁着郑军主力围攻漳州,后方空虚之际进犯厦门,攻郑成功所必救。

  郑成功得知消息之后,随即派陈辉、周瑞等率领百余艘战舰迎击,于崇武大败清军,取得“崇武大胜”。

  而随着郑军在海上大捷,大军对漳州城的施压丝毫没有减弱。

  但是,漳州的清廷守军也相当顽强,使得围城的势态持续超过半年。以至于“城中人自相食,百姓十死其八,兵马尽皆枵腹”。

  然而,随着九月,清军悍将,固山额真金砺率领了万人大军开抵福建,进入泉州府,随后又召集了福建当地的数万绿营兵,仅负责抬枪扛炮,押运攻城器械的民夫就达两万。

  眼见清军来势汹汹,局势危急至此,郑成功才下令解除漳州之围,以逸待劳,准备再次重创清军。

  郑成功将部队布置于漳州龙溪,想要重演“江东桥大胜”,再设伏兵歼灭金砺大军。

  但是,金砺可谓身经百战,经验丰富,一早便已经识破了郑成功的企图,根本没有上当。

  随即,两军展开混战,郑军不敌,提督黄山、礼武镇陈俸、右先锋镇廖敬、亲丁镇郭廷、护卫右镇洪承宠都在激战中阵亡,损失惨重,已经不能再支撑。只能撤退以确保海澄、厦门的安全。

  而清军也趁胜收复南靖、漳浦、平和、诏安四县,郑成功一年多的努力几乎化为泡影。

  这其实就是实力的问题了,清廷控制了全国大部,满汉蒙十万八旗兵,二十万随军包衣,各省又有三四十万绿营兵据城而守。

  换句话说,以如今清军的实力,已经强大到了可以失败数次,折损数万人马的地步,但是仅占据金厦两岛,麾下能战之兵不过数万,精锐不过数千的郑成功却不行。

  许多人只见郑成功所部在东南沿海斗争数年,却始终困于金厦两岛,未得寸土,便大放厥词郑成功虚有其名。

  殊不知,在这样的实力差距下,能坚持那么多年,屡败屡战,屡战屡败,甚至还一度包围了南京城,东南震动。此不为一世之枭雄,试问何人还敢妄称枭雄?:筆瞇樓

  而且,

  请收藏:https://m.xinxin00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