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三章 另立中央_伐清1652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恐怕不能一战!”

  “如此说来,湖南的战事,是一定要用到殿前军的咯?”孙可望似问非问道,看起来更像是自言自语。

  “是,国主。”王尚礼的语气忽然间变得异常坚定,“八旗兵战力非凡,别说是劣势兵力了,便是势均力敌,也未必可胜啊!”

  其实孙可望和王尚礼等人对当前八旗兵的战力认识是不一样的。

  大西军最后一次和满清八旗的大决战,已经是六年前在四川西充凤凰山的时候了。那一战,八旗兵进军神速,战力不俗,王尚礼本部的大西军五大主力之一——御营便是在此战中遭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

  而这六年来,大西军一直都是在和南明军阀,绿营汉军打交道,对满清八旗的印象,还停留在六年前,特别是王尚礼,颇有点“畏满如虎”的意思。

  而穿越而来的孙可望,自然清楚八旗兵战力最强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的八旗兵和六年前的八旗兵,已经不能说是一个概念了。

  当然,就算如此,八旗兵的战斗力还没有脆弱到“三藩之乱”的那种程度,但是和大西军精锐相比,已经不占上风了。

  不过,前提是双方势均力敌,如果人数上不占优势,大西军精锐也很难说可以取得决定性胜利。因为除了云南地区的少数民族,其他和满清八旗交过手的将士,心中还是畏满的。

  而且,不过是入关八年而已,满清八旗还不至堕落到不能一战的地步。

  “孤知道!”孙可望说着,不由得微微叹了口气。

  因为,他想起了原本历史上两兄弟不合,谣言四起,李定国负气出走,孙可望势单力薄,指挥失误,导致了宝庆之战的失败。

  “国主是担心西府到时会不服指挥,不听调遣?”王尚礼见状,小心翼翼地问道,另外两人见谈到这个话题,也都噤若寒蝉。

  孙可望和李定国的矛盾,在大西政权内部,虽然说是公开化的,但也还隔着一层窗户纸,除了两个当事人,没人敢主动捅破。

  而在经营云南,反攻川贵的这段时间,孙可望展现了强大的政治经济能力,一手民族大义抓政治,一手土地改革抓经济,使得大西军钱粮如山,不断壮大,同时也加强了自身的威望。

  可是,随着永历帝的到来,李定国领军出滇,战果丰硕,威望越来越高,同时受到了南明旧官绅的蛊惑,奉永历帝为尊,触碰到了孙可望的底线——永历-大西复合政权只能有一个话事人。

  再加上兄弟俩谁也不服谁,都觉得自己很有手腕,实力更强,可以做大西军的领袖,俩人的感情,不可避免地产生了裂痕。

  所以说,有时候知己知彼也是一种能力。军事上李定国是当之无愧的英才,可是要说政治手腕,发展经济,特别是种田能力,明末第一人,非孙可望莫属。

  

  请收藏:https://m.xinxin00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