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三十章 粮食战_伐清1652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生产也迅速恢复,再加上连着几年的风调雨顺,长江中游,珠江中下游的夏粮迎来了大丰收。

  孙可望创造的体系凭借着极高的效率和领先这个时代的组织度高速运转,在军队有限扩张,人丁翻倍的前提下,钱粮短缺逐渐成为了过去式。

  与此同时,通过海贸,钱折子,以及士兵休假等多项措施,短短一年时间,孙可望就通过钱庄积累了巨量白银,短期内可集中调动的数目超过二百万两。

  孙可望虽然不缺粮,但是清廷缺粮对他来说很重要,要是江南,河南,陕甘这些交战地方爆发了粮荒,粮价暴涨,清廷控制区原本就因为巨大的军费开支而岌岌可危的经济秩序必然崩溃。

  当然,孙可望也没打算靠着二百万两白银就买空整个北方的粮食。不同的地方他的策略是不一样的。临近己方控制区的,则是军队接应,取之为军粮,也省得运输,更能省下一批军粮。

  而且,取粮于敌,乃是事半功倍之事。而远离交战区,清廷腹地的,买来之后大部分交给义军,实在无可奈何,无人转交的,则就地焚毁,以免被搜刮出来

  伴随着买粮活动,更重要的是散布谣言,哄抬粮价,二百万两白银的巨量资金和粮价上涨带来的囤货居奇,足以使得清廷控制区内粮价大幅波动。

  在刘体纯的精心布局下,陕甘,河南,江南等地的粮食价格快速攀升,很快超过了五两一石,有些地方在获得了军情司支援的义军光顾之后,粮价甚至突破了十两一石。

  与此同时,粮食价格的迅速攀升和清廷的横征暴敛,使得越来越多的百姓加入流民队伍,义军愈演愈烈,四处出击,裹挟百姓劫掠清军在各地的仓库。

  山东,山西,河南西部,南部,南直隶西部,各省山区很快就被义军占领,山东因为地理位置和运河之便利,更是成了重灾区,北方义军,十之二三汇聚于鲁。

  这个时候,清廷下发的军饷根本不够士兵糊口,特别是为了对抗义军,各地急剧膨胀的绿营守兵,他们一月不过一两银子,收入微薄,虽然也发一些粮,但此时因为粮价过高,已经拖欠,各地怨声载道。甚至还有地方因此爆发了绿营反正,然后和义军合流的现象。

  而随着北方腹地愈演愈烈的民变和兵乱,运河漕运受到了极大的威胁,顺治皇帝不得不再度将正在北京训练的八旗兵派出,甚至还下旨让岳乐调遣数千八旗军精锐北上助战。

  孙可望打“粮食战”,就是为了削弱清军控制区的经济,破坏对方军队的信心,以达到减少大军伤亡,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

  二百万两白银看起来很多,但要是从零开始建立一支精锐野战军队,甚至不说打仗,只是装备,训练和维护,也不过是五六个殿前军混编营,两

  请收藏:https://m.xinxin00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