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五十六章 第一猛将_伐清1652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湘桂卫戍大将军”。

  由此,在湘桂后方,刘体纯掌内政,王尚礼掌监察,张煌言掌军事的格局也彻底确立。

  这种任命看的自然不是谁的功劳高,而是看谁的背后有山头,有切切实实的军政力量,就如同“军事内阁”一般,其中释放出来的政治意义远大于任命本身的意义!

  不然,以张煌言的功绩和资历,凭什么执掌两省二十余府司,上百座城池的近两万卫戍部队?难不成因为他的道德水平比一般人高些?

  孙可望可不想自己带着殿前军在前线和洪承畴拼死搏杀的时候,后方的大臣们心思浮动,张煌言代表的是永历和鲁王一系,他在高位,才能安抚得住这两派的人心。不至于像广东大战的时候,仗还没打完,就有人开始想着“讨贼”了!

  孙可望虽然通过严打已经清洗了不少异见分子,但基本上都集中在中央和州府的大臣,县乡受严打影响严重的,基本上都是贪腐太过肆无忌惮,或者身上背负了太多人命的。

  毕竟,他也不可能在那么短的时间内,在决定国家命运的大决战面前,把人全部换完,这对于基层统治来说,是不可想象的。而那正是决定大战胜负的根本!

  因此,临近大战,孙可望必须在一定程度上妥协,通过任命张煌言的方式,对那些惴惴不安的官员释放政策转变的信号,尽可能团结所有可以团结的力量,消除掉所有阻碍大战取胜的因素。

  而孙可望自己,也在大战开始之前,借着岳乐夜袭,内奸叛逃的由头,开始亲自前往殿前军布置在湘东各地的军营,亲自整顿威慑,处理严打遗留下来的历史问题。

  以孙可望的声威,他亲自来处理这些事情,自然没有人敢不服,更没有人敢消极怠慢,在他的眼皮底下阳奉阴违,不执行军令。这些可都是他带出来的兵将,没有他孙可望,他们都不会有今日的地位。

  许多之前为了避免引发恐慌,没有拆散整顿的兵马,在孙可望的亲自过问下,开始拆分重组,革除了原有将领的影响。

  而孙可望也借此机会,将重整的那几千兵马全部塞给了马宝,和马宝原本的数千人马合并,组成了“前军”,下辖一个混编营,一个战兵营,近八千兵马。

  至此,永历-大西复合政权中实力最为强大的野战军团——“殿前军”的扩军和整编工作最终完成,总兵力超过六万,确立了“前后中”外加一军水师的体系。

  殿前军内部的各派力量也因为各将领的调离和加入,被孙可望重新划分调整,巩昌王白文选依旧是第一主将,领实力最为雄厚的“中军”,孙可望的心腹大将贺九仪领“后军”,斩杀尼堪的猛将马宝则领“前军”,刘文秀旧部卢名臣领“水师”。

  与此同时,原本为了锻炼新兵而部署的湘东

  请收藏:https://m.xinxin00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