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四十三章 法律,赞歌与游行_伐清1652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兴就能找借口撤了自己的官!

  王夫之看了孙可望的“手谕”之后,随即叫来了孙可望的心腹,翰林院编修兼岳麓书院副院长方于宣,以及好几个岳麓书院的同僚,准备开始筹划此事。

  现如今的岳麓书院已然成了永历-大西复合政权的人才集散地,不仅仅是为参加科举的考生提供学习安身的地方,更是在孙可望的要求下,开始按照教学性质,有了固定的工匠速成学堂,军官学堂,士兵学堂......同时,除了四书五经,大明律以外,还专门开设了农科,算数,工程,审计,冶炼等等新科目。

  当然,这些都只是在孙可望的授意下,从军中民间,传教士中挑选了一些人才,在小范围地进行实验,尚未大规模推广,但一个培育各类新型人才,汇聚了全国精英的教育机构雏形,已然出现。

  孙可望除了在这个时代首创了某些科目,给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内容提要以外,并没有过多干涉科目内容设置的事情,他将大部分新开的科目都纳入了“新科举”中,并放低了录取门槛,以此作为学子研究创新的最大激励。

  当然,若是工匠,农科,算数,审计之类,学堂的教育模式和后世的职业学院没什么区别,只是速度快了许多,几个月就能培养一个合格的新工匠。

  而且,学堂速成之后,只要合格,每一个工匠都会有人对接,直接安排进厂,成为一名月入二两银子,一石粮食,享受住房,子女教育福利的光荣“大明工人”。

  在大西-永历复合政权,军户,匠户都不再是贱籍,而是一个不断壮大的特权阶级,一个始终坚定维护孙可望统治的基本盘!

  在如此这般就业福利与政策的双管齐下,使得不少出身贫寒,头脑灵活,又能吃苦的人都趋之若鹜!

  孙可望相信,只要工匠有尊严,有地位,有高薪,各级官员的特权和贪腐得到遏制,很多所谓的歧视链很快就会消失。

  没有什么问题是钱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一定是钱不够,他要的只是尽可能地搞更多的钱,推进整个体系,乃至整个文明的转型。

  当然了,岳麓书院这么重要的机构,完全交给王夫之,孙可望并不是非常放心,所以他把方于宣调了过来,帮助王夫之管理书院,并确保书院永远忠于他!

  王夫之和方于宣一阵商讨之后,这件为孙可望唱赞歌的事情不出意料的,又被方于宣抢了过去。

  不过,王夫之向来不屑于参与这样的事情,他有自己的坚持,也没有忘记自己的卧底身份,更是忠心于永历皇帝。筆蒾樓

  尽管,熟读史书的他看了《论李维罗马史》之后,心中隐隐有了别的想法,心中既认同,但又不愿意承认某些事实!

  方于宣又从王夫之手里抢了一件好差事,心里十分高兴。

  请收藏:https://m.xinxin00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