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4章 锦州封赏_崇祯之军火大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首至手五次,叩头至地三次,然后起身,拱手侍立。

  金册、金印沉甸甸的,由田守信托在紫金木盘上,崇祯亲自颁给和塔等人。

  随后,黎玉田、吴三桂、熊威上前听封。

  分别被封为辽西候、辽东候、辽宁候。

  三人双手接过金册,面色激动,同样五拜三扣头。

  最后,朱友健开始给作战英勇、立有军功的将领和普通士兵颁发奖章。

  奖章是这几天赶制出来的,全部是用3寸长的木板雕刻而成。没有金钱价值,主要是无上荣誉。

  有针对个人的,也有针对团体的。

  个人奖是各种英雄称号。

  团体奖是以小旗、总旗、千总为单位,按军功给予不同的集体荣誉。

  这些中低层将领,平日别说见到皇上,就是兵部大员,甚至地方巡抚总督都难得一见。

  更别说普通的士兵了,他们能见到最大的官,也就是参将了吧。

  如今由皇帝当着8万大军的面亲自颁发奖章,这是十辈子修来的福分,是用命都难以换不来的殊荣。

  不论是个人奖章还是集体奖章,只要到了手中,莫不是热泪盈眶!

  台下大军眼神热切,如此场景,谁不想登台听封,谁不想跪领奖章。

  榜样的效应,自此开始影响全军。

  随后,崇祯宣布,自大凌河以南,山海关以北的广大耕地,择良田分给士卒,不论官阶,每人15亩。

  若家族亲属前来,只要定居,一律同等待遇,每人15亩良田。即便士兵阵亡,这地也不收回。

  大军齐呼万岁,万岁,万万岁。

  忙忙碌碌一上午,终于在午时结束了典礼。

  士兵们纷纷托人写信回家,招呼家人迁往辽东。

  朱友健累的难受,回去就换了皇帝常服。

  用了膳,午睡一会,方才缓过劲来。

  “繁文缛节害死人啊!”朱友健嘀咕。

  洗了把脸,朱友健朝外说道:“守信,传吴三桂、黎玉田。”

  话罢,坐在木桌前,整理着这几天的手稿,不时添上几笔。

  半炷香的功夫,门外传来通报声。

  “万岁,辽东侯、辽西侯到了。”

  “宣。”

  “宣,辽东侯、辽西侯觐见!”

  “两位爱卿,锦州战事已毕,朕后日就回京了。”

  “皇上圣明。”

  “别老说恭维话,听了烦。”朱友健瞪了一眼。

  黎玉田白眼一翻,你烦,你当我想说,但是你个皇帝说了话,我得应一声吧,难道就这么干站着,大眼瞪小眼?

  “尔等好生练兵,多多打探义州、大宁、广宁等地的建虏动向,但有战机,不必报我,自行出击!”

  “遵旨!”

  “另外,让蒙古三部去联络漠南各部,让他们早日归顺,免遭屠戮,此事你们自己分工统筹。记住,劝降之功和战功同等!”

  “遵旨!”

  “再有,几日后大批种子和军粮、弹药就要运到了,好生分配,别让新附蒙军寒心,也别宠着他们,生了骄兵之情。

  等南洋买的种子到了,马上组织士卒耕种,秋收时候,应该就不用大费周章的调粮了。”

  “遵旨。”

  朱友健烦透了这俩复读机,让田守信将《播种说明书》、《侦察连工作手册》、《特种兵操练手册》、《围点打援指挥手册》、《游击战指挥手册》、《运动战策论》、《军火大明》拿给二人。

  “看看吧。不懂的地方马上就问,等朕回京了就得自己研究了。”

  田守信搬来两个方凳,黎、吴二人谢恩后欠身坐下,细细读了起来。

  手册里语句用的都是白话,极易看懂,相比古代兵书那言简意赅的文法,很是别致。

  任何一个识字的将领,都能读懂、读通。

  不一会,黎玉田两人便眉飞色舞,仿佛看到了什么精彩小说一般,比“一纸凤冠”那厮写的还好的那种。

  请收藏:https://m.xinxin00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